磷酸盐市场陷入“冰封期”

   2014-04-16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39

中华石化网讯 3月份以来,因受装置开工率过低影响,黄磷价格稍有反弹。然而至3月末,涨幅并不大的磷价开始受到下游抵触,市场购买意愿趋冷,这轮反弹稍纵即逝。实际上,近年来不论是母体原料黄磷,还是中间体磷酸,抑或是下游三聚磷酸钠等产品,整个磷酸盐行业景气度极低,市场交投清淡,犹如陷入长不可测的“冰封期”。

增本减利贯穿产业链

近几年来,黄磷面临的增本减利因素趋多,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磷矿石渐进式涨价。特别是2012年4月,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四川5省制定了《磷矿资源开发准入管理办法》、《磷矿矿业权规范投放管理办法》、《磷矿年度开采总量调控管理办法》等5项磷矿资源管理新措施,而5省磷矿产量占全国的92%,所以这些政策措施实施后,在整肃磷矿市场乱象的同时,也推动了磷矿石价格持续上涨。

然后是电价的累计大幅上涨。作为单位产品电耗1.4万千瓦时的高耗能产品,黄磷制造成本中六成以上为电力成本,各地多轮电价上涨让黄磷生产难以招架。同时,还有铁路运费涨价,包装桶铁皮加厚,人工成本增加等,均加大了黄磷加工的费用支出,侵蚀了经营利润。

显然,黄磷涨价的影响势必首先传导到中间体磷酸,继而再通过深加工传导给下游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酸式焦钠等产品。在总需求萎缩和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打压下,增本减利贯穿整个磷酸盐产业链,产品提价动力消耗殆尽,企业业绩堪忧,市场低迷不振。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