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的青工“石油娃”

   2014-04-15 中华石化网特约记者 苏斌 通讯员 孙红宇

69

“看到和我一起分来的同学基本都进了二线机关,我没有后悔我的选择,如果不趁年轻在基层多锻炼,打牢基础,就算去了机关也不会有啥大作为。而且,近几年厂里和油田公司在薪酬、职称聘任和其他相关待遇上向一线干部倾斜,谁说大学生就非要去机关,基层一线让我感到更有用武之地……”4月11日,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采油作业四区403中心站(小队编制)站长姜驰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坦言。

/img/news/201401/2014042509175357.jpg
姜驰正在落实重点井温度。

2010年7月,姜驰从东北石油大学毕业来到锦州采油厂,这个土生土长的80后“油二代”,一心扑在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上。

“生产现场的知识是要一点一滴积累的。”姜驰听说82号站长张波是高级技师,而且带徒弟那是出了名的严,就主动提出申请跟着严师学。站上开饭了,姜驰跟着师傅还在井场上换盘根;中午大家休息时,姜驰就求着师傅去练兵场带他练操作。一个夏天过去,勤奋好学的姜驰,皮肤晒黑了,饭量变大了,身体变壮了,经验也增多了。

有一年正月十五,外面寒风刺骨,姜驰舍弃了合家团圆的机会,仍然坚守岗位。计量员巡检时,突然发现计量间一口井回压升高,初步判断可能是管线冻堵,姜驰没有放过这个学习的大好机会,下班后主动要求留下来,和师傅一起检查易冻弯头,割管线、浇热水、抬管线……很晚才回到公寓。

回到公寓姜驰并没有马上睡觉而是拿起了枕边的《采油技术》又翻看起来。每天晚上他都给自己充电。勤奋、刻苦、好学让他在作业区技术员竞聘中一举夺魁,脱颖而出。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做什么都要把基础打好。

2012年下半年,姜驰在404中心站担任技术员时,正赶上集团公司级重点项目扩大化建设,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的数据跟踪,姜驰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着,每天的工作完成后,姜驰会写下一天的感受:巡线的窍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等等。字数不要求多,但要说到点上,哪怕是一句话也行,时间长了,经验也就能积少成多。

2013年,由于工作需要,姜驰来到403中心站担任副站长兼83号站站长,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为了便于生产,他重新细化了ABC油井分类,制作油井分析管理卡实行一井一策挂牌管理;他在隐患查改上推出“安全知识一点通”“短板分析会”“看图找茬”等多种新举措,使安全管理接地气、落实处;为了达到现场标准化,他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原则,带着员工日夜奋战在井场,经过几个星期的会战和潜心查改,井场、站貌焕然一新,83号站在当月作业区现场标准化验收评比中从全区倒数走到了前列。

2013年8月1日,对姜驰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27岁的姜驰正式被聘为采油作业四区403中心站站长,也是全厂最年轻的中心站长。

当晚,姜驰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面对全中心站五六十号人、百十来口油水井,怎样做好今后的工作,他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如何才能带出一支好队伍,如何才能创出好业绩?

为了尽快全面掌握403中心站的整体情况,姜驰采取了“二四制”工作法,即在所辖的四个自然站轮次工作两天,并且每个站都拜了一个师傅,学习站上流程,了解生产运行情况。他带领403中心站处处严格执行“基层管理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施工现场标准化”要求,做好“三标”管理工作。他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坚持做到“四细化,三坚持”。四细化即细化成本责任、成本管理、节约措施、考核兑现。三坚持即坚持搞好修旧利废活动、坚持搞好“五小”创新活动、坚持“小活不出站”。

方法有了,就要严格付诸行动。他一马当先,认真带领技术员和各小站站长对全站所有的设备设施来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安全大清查,检查出大小问题共56项,并都在第一时间妥善进行了处理。

年底,姜驰所分管的20号站代表作业区和采油厂参加油田公司精细化管理审核并顺利通过,为作业区和采油厂争得了荣誉。

同事微评

“小姜虽然年轻,但干工作有想法、有冲劲。与人和善,能和员工打一成片。他还特别尊重站上的老员工,总是虚心向他们请教问题,和他在一起搭班子工作感觉很舒心。”  ——403支部书记刘玉军

“姜哥工作认真负责,非常敬业,日常生活中关心下属,全力为站上员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还经常帮助和指导我们技术员解决疑难工作,让我受益匪浅。”   ——403中心站技术员王奎

“小姜为人很随和,但在工作上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每次遇到站上有大活时,他总是带头抢着干,为大家做出表率,没有一点独生子女的娇气。”   ——403中心站计量员李秀丽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