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军:像“铁人”那样去战斗

   2014-04-15 中华石化网通讯员 徐剑

68

小时候,一部电视剧《铁人王进喜》在他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立志要像“铁人”那样干事业。

如今,他初衷不改,始终保持着“铁人”般的意志,刻苦钻研多门维修技术,一人多岗,攻克难关,成为设备维修的特种兵、净化装置的保护神。他,就是西南油气田重庆净化总厂劳动模范、忠县分厂维修工段机修班班长——陈立军。

/img/news/201401/2014042509175860.jpg
陈立军对溶液泵阀门进行定期维护。 

1995年,陈立军技校毕业分配到垫江分厂,他觉得技校学的知识毕竟有限,要想技术精湛,还必须加强学习。从那时起,工余饭后,陈立军不是捧起管工专业书籍学习,就是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请教。渐渐地,他的业务能力日臻成熟。

“为事业练就一身真本事!”这是陈立军笔记本扉页的一句话。他不断发现自己的“短板”,不断地学习提高。2005年至2011年间,针对实际工作的需要,陈立军又先后考取了叉车工、架子工、安全阀校验、带压密封、起重工等特种作业证,被誉为机械维修的“多面手”。

脱硫单元是净化装置的核心单元,进口溶液泵更是该单元的“心脏”。经过几年运转,溶液泵长期处于超温运行状态,外国厂商建议更换。不服输的陈立军下定决心为这台“洋机器”动“手术”。他蹲点现场细心观察、查找图纸、分析数据、对比参数,与班组座谈讨论,和技术干部交流,充分利用自己车、钳、管、铆、焊的综合技能,测量、绘图、计算、下料一手完成,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重大隐患,每年节约维修费用4万元。

在领导和同事的赞扬面前,陈立军没有裹足不前,他又将目光盯住了硫黄回收主风机滤芯更换技改项目。陈立军将“洋机器”分解得“支离破碎”。他将机器的主体框架保留,“内脏”换成钢丝网和泡沫网代替。通过9次更改参数,改造后的风机滤芯投入使用,超过了“洋机器”的使用寿命,每年还节约材料费2万元。

2013年7月的一天,硫黄回收单元再生塔出现故障,水蒸气凝结水液位调节阀一侧出现直径达12毫米的腐蚀穿孔,顿时,8公斤的蒸气压力像咆哮的雄狮般发出阵阵怒吼……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导致装置停产检修。

险情就是命令,陈立军主动请缨,承担抢险任务。他穿戴好隔热服、戴好面罩进入塔内。然而,塔内热浪滚滚、酷热难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很快使面罩一片模糊,根本看不清漏点。他一边不停地用毛巾擦拭面罩,一边匍匐前行,寻找漏点……

时间仿佛过了一个世纪,在汗雨的煎熬中,陈立军终于找到了漏点。他克服作业空间狭窄、施工难度大等困难,凭借坚强的毅力和过硬的本领,连续奋战50多分钟,成功堵住漏点。等他从塔内钻出来时,早已成为了一个“汗水人”。

陈立军,带领着他的团队,不知苦和累,原本鲜红的工衣常常被汗水洗涤后晒得发白。5岁的女儿经常指着他的衣服说:“爸爸脏。”每当此时,陈立军总是高兴地抱起女儿,笑呵呵地接受女儿的嗔怪。

岁月如歌。在焊枪、卡具、管线、高压泵构建成的五线谱里,陈立军站立的姿势,仿佛一座“铁人”丰碑。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