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严控磷化工盲目扩张

   2014-04-22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24

中华石化网讯 目前国内市场三氯化磷的价格为5000元/吨左右。而北京农贸市场上,普通胡萝卜的价格为8元-10元/千克。高耗能的磷化工产品卖不出胡萝卜的价钱,这种尴尬的局面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三氯化磷、草甘膦已列入国家限制目录,从保护磷资源的角度出发,今年和未来几年,国家将严控磷化工项目的盲目扩张。”在4月16-18日于江苏徐州召开的2014年全国磷化工协作组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国家禁化武办聂建军处长表示。

据记者了解,目前,列入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附表3化学品中的磷化工产品共有以下7种:三氯化磷、磷酰氯、五氯化磷、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二甲酯和亚磷酸二乙酯。我国生产上述磷化工产品的企业有120多家,总产能为370万吨,总产量约180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50%。

据中国监控化学品协会磷化工协作组组长单位、江苏徐州大汉龙飞集团董事长王化建介绍,1998年至2012年,我国三氯化磷生产能力由50万吨增加到253万吨,增加了4倍;产量由28万吨增加到118万吨,增加了3.2倍。三氯化磷生产能力过剩,供远大于求,2012年开工率为46.6%,有28家未生产。

聂建军指出,磷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也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因此,合理、高效利用磷资源,促进磷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是对我国磷化工行业的更高要求和严峻挑战。工信部将严格按照我国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政策,依法严格审查监控化学品新(改、扩)建项目;停止审批三氯化磷等列入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和淘汰类的产品;严控光气(包括光气法异氰酸酯)、氰化氢(氰化物)等高危剧毒化学品生产设施的新建;进一步规范生产特别许可考核工作程序,严格执行考核标准;按照国家和区域发展规划、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及安全环保要求,优化监控化学品区域分布,引导企业向化工园区转移和聚集。

今年,工信部国家禁化武办将加强对《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家禁化武办将依法对监控化学品生产特别许可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并重点开展第二类监控化学品生产和使用企业专项现场监督检查。加强对违法违规建设、生产、经营、使用监控化学品企业的举报受理和查处。通过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强行政执法,促进磷化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业界观点:

提高附加值是必然选择

中国监控化学品协会名誉理事长吴锦容:从资源保护的角度,国家应限制磷矿资源无序出口,合理利用自己的资源,就地发展我国自己的磷化工业,加工生产更多的磷化工产品,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减少高价磷化工产品的进口。应借鉴国外磷资源加工公司经验,实行开采、利用一体化。产品从磷矿到磷酸、磷肥以及精细磷化工产品,形成系列化、产业化,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申桂英:目前,全世界磷资源储量约为150亿吨,基础储量470亿吨,按照储量划分,摩洛哥居第一,中国居第二,南非居第三,前三位的总储量占到世界储量的70%以上。按目前的开采使用量估算,全球磷资源仅够开采50年左右。中国磷资源储量约占世界的30%,目前已探明资源储量177.62亿吨,其中可采储量13.58亿吨,基础储量35.64亿吨。磷矿开采企业有300多家,开采规模6600多吨;磷化工生产企业500多家(不含磷复肥生产企业),有100多种产品。

近5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磷资源消费量呈递减的态势,年均降低率为5%。中国磷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在已有精细磷化工产品的基础上,发展高附加值的含磷专用化学品。

江苏徐州大汉飞龙集团董事长王化建:根据《公约》规定,附表化学品进出口管理为国家指定公司专营。但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磷化工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采用指定公司专营形式对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负面影响显著。一是影响生产企业直接经济效益,二是不利于拓宽国际市场,三是隔断了企业与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和产品研发的渠道。

因此,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借鉴国际通用做法,开展专题调研,制定相应规范,选择品种,定点试验,逐步放开,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营造更为宽松和公平的环境,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富彤化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勇:三氯化磷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全行业基本上无利润。要使我国由三氯化磷生产大国转变为生产强国,全行业转型升级、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是必然选择。

2008年,我们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把一个年产仅几千吨的三氯化磷小车间,扩建成年产10万吨的车间,并发展了下游高附加值的三氯氧磷产品,用于电子行业和低毒阻燃剂,获得了更多的利润。2013年,采用连续生产新工艺、DCS控制,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年产3万吨亚磷酸生产装置,又把不赚钱的三氯化磷转变成利润可观的亚磷酸。此外,公司采用国际上独创的工艺技术,去年建成年产5万吨TCPP阻燃剂生产线,产品已远销日本、加拿大、美国,今年又配套建成年产2万吨的磷酸三乙酯生产线,产品供不应求。

不断的技术改造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从而使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经济效益也逐年成倍递增。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