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将示范“吸气吐油”

   2014-04-21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109

中华石化网讯 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石油集团、神华集团联合主办的陕甘宁蒙地区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及埋存工作研讨会4月17-18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人士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涵盖的陕、甘、宁、内蒙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金三角,具有开展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埋存)工作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当地开展试验示范,将煤化工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通过注入低渗透难开采的油藏实现驱油增产,前景广阔。

石化联合会、中石油、神华集团将合作实施10万吨/年先导性CCUS试验项目和100万吨/年规模化示范项目,并完成商业模式和相关政策研究,力争通过20年的努力,将CCUS一体化技术做大做强并加以商业化推广,使之形成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王玉普院士在讲话中说,开展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和埋存工作,对于推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指出,联合会率先提出在陕、甘、宁、内蒙古地区跨行业联合开展CCUS试验攻关,得到了中石油和神华集团的积极响应。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决定了发展CCUS是一个战略方向。此次三方联合开展CCUS试验示范,以期形成可供推广的模式和经验。目前,这项工作在地质条件、技术集成、经济性及长期安全可靠性、投融资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国家相关的支持政策也有待完善,需要各方面加强协作,共同突破。

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廖永远认为,我国应用推广CCUS技术可行、经验可鉴、效果可观、事情可干。他表示,中石油将尽快启动相关试验示范项目建设,争取尽快取得成效,努力建设精品工程、优质工程、示范工程。

神华集团副总经理韩建国表示,碳排放问题已成为事关公司长远发展的重大瓶颈。此次合作开展CCUS工作,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也契合了神华高碳能源低碳清洁发展的战略。他希望三方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加快形成可扩大、可推广的成功的商业模式。

经测算,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量249亿吨,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0亿吨,且多为难抽采的低孔低渗透油藏。中石油长庆油田就是典型的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通过水驱开采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具有开展大规模二氧化碳驱油及埋存的巨大潜力。国内外实践表明,二氧化碳驱采油平均可提高采收率约10个百分点,同时可最终埋存约50%的注入二氧化碳。

另一方面,2013年神华集团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累计2.14亿吨,其中煤制油和煤化工占2160万吨。近年来,以神华为代表的企业在能源金三角地区部署建设了一大批新型煤化工项目,副产高浓度二氧化碳快速增加,有可能在数年内达到上亿吨。碳排放成为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道难题。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石化联合会、中石油、神华集团、延长石油集团等单位的近百名代表与会,从CCUS涉及的政策、技术、产业发展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图为在研讨会间隙,李勇武(中)、廖永远(左)与资深石油专家、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院长沈平平(右)交谈。

鄂尔多斯盆地部分煤化工项目(不完全统计)

公司名称

项目名称

年产能规模

地点

现状

捷美丰友化工

合成氨          

40万吨      

宁东     

在建

宝丰能源集团

焦化及焦炉气制甲醇

20万吨      

宁东     

在建

神华集团  

煤间接液化       

400万吨油品  

宁东     

在建

伊泰集团   

煤间接液化       

16万吨油品   

榆林     

在建

神华集团 

煤直接液化       

108万吨油品  

鄂尔多斯  

已建

神华集团    

煤直接液化       

216万吨油品  

鄂尔多斯  

规划

延长石油集团

煤制醋酸         

20万吨    

榆林      

已建

久泰能源  

煤制甲醇、二甲醚  

100万吨甲醇 

鄂尔多斯  

已建

新奥集团   

煤制甲醇、二甲醚  

60万吨甲醇  

鄂尔多斯  

在建

神华宁煤集团 

煤制甲醇、二甲醚  

85万吨甲醇 

宁东     

在建

伊东集团  

煤制甲醇         

120万吨    

鄂尔多斯  

在建

神木化工公司

煤制甲醇         

60万吨     

榆林      

投产

兖矿集团   

煤制甲醇         

60万吨       

榆林     

在建

中化益业   

煤制甲醇         

60万吨      

榆林      

在建

荣信实业   

煤制甲醇转烯烃   

180万吨甲醇  

宁东      

在建

新兴煤化工 

煤制甲醇转烯烃

60万吨烯烃   

榆林      

在建

大唐国际   

煤制天然气       

40亿立方米   

鄂尔多斯  

在建

神华集团    

煤制天然气       

20亿立方米   

鄂尔多斯  

在建

神华集团     

煤制烯烃         

60万吨       

包头      

在建

神华宁煤集团

煤制烯烃          

52万吨       

宁东      

已建

业界观点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处长蔡荣华:陕、甘、宁、内蒙古地区联合开展CCUS工作立意新颖,发起方站得高、看得远。这项工作挑起石油天然气和煤化工两个大行业,很具有战略意义。一方面,我国油气资源高度依赖进口,提高国内油气采收率显得尤为迫切;另一方面,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不可避免会遇到二氧化碳减排的问题。而CCUS正好可以兼顾这两大行业的所需。这次中国石化联合会、中石油、神华集团开展跨部门、跨行业协作,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有望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联合国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评估结论显示: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已从1750年的270ppm,上升到当前的400ppm。CCUS对温室气体控制和减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还处于星星之火和萌芽状态,但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教授高林:我国已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二氧化碳减排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当前,国际上对CCUS技术的认识理解还不够深入,关键技术还需要突破和完善,CCUS技术的成本控制和安全不确定性等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因此,世界范围内CCUS技术应用推广进展缓慢。我国煤化工、天然气开采等行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优势,目前在推广应用CCUS技术走在各行业前列。展望未来,具备高浓度大规模集中排放源的煤液化或碳一化工行业最有可能率先应用推广好CCUS技术,陕北、鄂尔多斯、四川等具备适宜地质或市场条件的地区有可能成为重点应用推广的地区。建议建立技术、市场、政策三驾马车驱动机制,制定针对重点行业、潜力技术的激励政策,同时发挥国际合作的作用,推进技术共享、融资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

延长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王香增: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实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最有利和最安全的地区之一。初步估算,盆地内油藏二氧化碳封存量可达5亿~10亿吨,盆地内盐水层总封存量可达数百亿吨。2007年以来,延长石油先后启动了多项与CCUS相关的科研与示范项目,到2015年公司二氧化碳捕集能力将达到50万吨。延长石油开展CCUS的一大经验是,新型煤化工和油气开采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一体化推进,有效解决了二氧化碳捕集成本过高的问题。目前公司在建和运行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吨成本低于100元,是国内碳捕集成本控制表现较好的。

中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总工程师王峰:中石油在吉林油田率先开展了CCS-EOR(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项目,目前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封存二氧化碳63万吨,二氧化碳驱油年产能力20万吨。实践表明,二氧化碳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明显,与水驱油相比更有优势,能确保长时间增产稳产,且二氧化碳驱油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可以实现效益封存,提高原油采收率10%-23%,同时二氧化碳封存率达到60%左右。油藏是实现二氧化碳效益封存的理想场所。目前国内开展的CCS-EOR项目主要对象是低渗透油藏,由于单井产量较低,项目经济效益相对较差,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比如适当减免这些项目的石油特别收益金。

神华集团总工程师陈茂山:神华鄂尔多斯10万吨/年全流程CCS示范项目2010年开工建设,当年底碳捕集装置打通流程,2011年5月正式开始注入二氧化碳,截至目前已累计封存二氧化碳超过20万吨,为其他CCS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项目预计投入约3亿元,投资没有任何经济效益。CCS是一个投入巨大的工程,需要政策支持。

神华集团副总工程师、神华煤制油化工公司董事长吴秀章: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等资源富集,素有“能源聚宝盆”的美誉。依托资源优势,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建成我国重要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已现雏形。基于区域内油气开发难度增大和新型煤化工高浓度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考虑,有必要首先在鄂尔多斯盆地周边部署CCUS项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二氧化碳驱油的经验,同时也要通过实践来探索跨行政区域、跨行业、跨集团合作的可行模式。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