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倒逼兰炭产业再升级

   2014-05-14 中华石化网中国冶金报

19

中华石化网讯 4月15日-17日,陕西省环保厅、榆林市环保局和神木县环保局对神木县五洲煤化工有限公司等11户兰炭企业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现场验收。4月17日~18日,在神木县召开了验收工作会议。参会的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陕西省环保厅环评处相关负责人肯定了神木11户兰炭企业今年环保验收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会议对于交流环保验收经验、提高全省环境验收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环保验收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第六次升级迫在眉睫

据了解,2013年11月初,陕西省召开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会。会议表示,各有关部门要摸清底数、列出清单,对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中的落后产能要加快淘汰和退出。同时,会议重点提出要通过环评倒逼机制推动榆林兰炭产业优化升级,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对手续完备但尚未开工的和已开工但环评不达标的兰炭项目一律暂停建设。这意味着,榆林兰炭产业面临第六次升级。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煤炭消费量为世界的1/4,是一个典型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的国家。如果在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不大而要减轻大气污染的情况下,发展兰炭产业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兰炭产业是榆林依托当地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榆林兰炭产业历经“五小”整顿、“关小上大”等5个发展阶段,初步实现了园区化、规模化生产,已成为当地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

重点是可持续发展

兰炭的广泛用途日益引起各行各业的关注。在铁合金、电石、化肥等行业,兰炭完全可以代替一般焦炭,且多项指标优于冶金焦、铸造焦和铁合金专用焦,因而兰炭在提高下游产品质量档次、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兰炭在高炉喷吹、生产炭化料、活性炭领域也具有发展潜力。而且,兰炭的副产品煤焦油和焦炉煤气可广泛用于电石、铁合金、金属镁、型焦、煤焦油加工、聚氯乙烯、电力等行业。

榆林利用兰炭的独特优势,已形成兰炭下游产业集群,如原煤-兰炭-电石、原煤-兰炭-铁合金、原煤-兰炭-煤焦油-清洁燃料油、原煤-兰炭-焦炉煤气-金属镁等循环产业链。兰炭替代燃煤用于改善大气质量的实用技术也正在推进并完善。目前,榆林市共有兰炭和涉及兰炭项目179个,经审批同意建设兰炭总规模7881万吨。其中,60万吨以上兰炭和涉及兰炭项目85个,设计规模6812.5万吨;已建成51个,产能3553万吨。

如果说榆林兰炭产业前几次跨越主要解决了发展基础、生产规模和产业链等问题,那么这次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和拓展原料资源与市场空间,确保兰炭产业可持续发展。

升级须加快科技创新

目前,兰炭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一是项目建成以来因环保设施建设滞后未能通过环保验收,无法推进行业准入工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兰炭行业是榆林特有的产业,其工艺是由榆林煤炭的特殊性质决定的,类似但又区别于传统的焦化行业,基础研究工作薄弱,国家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因此,早期兰炭项目的环评基本上是类比焦化行业的标准编制的,环评中提出的治污设施要求不完全切合实际。少数企业前期斥资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建设的治污设施,实际处理效果并不理想,达不到环保要求。加上这些设施投资与运行费用较高,多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不愿投资,处于观望状态。

二是产能过剩严重。榆林市自2007年“关小上大”以来,共关闭272户小兰炭企业,合计产能2115万吨。然而从2009年开始,榆林市又新上了一大批涉及兰炭生产工艺的项目。据统计,目前在榆林市已获批的近8000万吨兰炭产能中,超过一半已经建成。这其中一些涉及兰炭的项目投资小、环保设施滞后,因而生产成本低,与已经整合到60万吨规模以上的兰炭企业形成不良竞争,对整个兰炭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

三是技术亟待创新。一方面是企业迫切需要运行费用少、处理效果好的治污技术,另一方面是榆林兰炭行业急需成熟的面煤干馏技术,既能解决原料供应不足的困难,又能实现面煤的就地转化。

有关专家指出,加快科技创新、打造升级版、拓展市场空间无疑是榆林兰炭产业第六次跨越的最佳选择。陕西省提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环保为纲、整合提升、总量控制、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原则,全力打造榆林兰炭产业资源化利用升级版。

同时,榆林市进一步出台了6项措施:一是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暂停审批新的项目,同时对已审批但尚未开工项目、已开工但环评等手续不全的项目暂停建设;二是要加快推动兰炭企业资源整合,实现园区集聚、规模发展;三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兰炭产业升级,实现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四是要开展兰炭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走煤基多联产之路;五是要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兰炭产品应用领域;六是要抓紧研究制定符合陕西省实际的兰炭环保验收标准,本着“成熟一家,验收一家”的原则,尽快履行环保验收手续,使兰炭企业达到工信部产业准入验收标准。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