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东基地首开环保后评估先河

   2014-05-26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579

中华石化网讯 5月23日,记者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了解到,宁东基地核心区投产项目环境保护后评估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专家正在对投产项目的环保工作现状进行现场核查。宁东基地成为全国首个大规模集中开展投产项目环保后评估工作的工业园区。

据介绍,后评估的组织实施方——宁夏环保厅、宁东基地管委会将对核心区电力、煤化工、石化、采煤和新材料五大行业的22个投产项目环保状况进行后评估,涉及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公司25万吨/年和60万吨/年甲醇项目、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52万吨/年煤基烯烃项目,宁夏宝塔能源化工公司25万吨/年和60万吨/年炼化项目等6个煤化工、石化项目。

此次后评估将以项目环评批复和国家、地方最新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依据,旨在查清投产项目的排污状况,定量评价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与实际建设运行情况存在的差异,重点分析在原环评文件中未发现或遗漏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整改措施,并为初始排污权核定和排污许可建立基础,为项目的环保监管建立统一共用的基础条件。

根据各项目的特点和专家意见,煤化工及石化行业的后评估以废气、废水、危险废物和环境风险为主。各投产项目环保治理设施的调查、污染源的确定和总量控制后评估、清洁生产水平在同行中的位置、整改措施及建议也是本次后评估的重点内容。

宁夏宁东基地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湧说:“今年是宁东基地管委会全面落实自治区政府环保行动计划的攻坚年,安排专项资金58.3亿元,开工建设73项重点环保工程,力争在年底做到‘还清旧账、不欠新账’,基本解决宁东基地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这五大行业的环保工作做好了,宁东的环境质量就有了保障。”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郑忠安表示:“不管是工业园区还是行业项目的环保后评估工作,在国内依旧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项创新工作,要在摸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要注意的是,若还是沿用传统的环评思路便难以奏效,希望行业专家、环评专家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据悉,从目前到7月底,专家将通过现场核查,厘清项目实际生产规模、工艺技术、物料消耗、清洁生产情况、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行状况、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状况、污染物全指标排放现状等,完成调查数据汇总,建立排污企业档案及数据库,并查找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编制后评估报告。8月至9月将组织审查并修改后评估报告,制定出台后评估整改方案和推动政策措施,最终在10月前后根据行业后评估报告,有序推进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

    相关链接

宁东能化基地环保行动计划

2013年11月11日,宁夏出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提出了实施企业废水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强化属地政府对废水排污口动态监控、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工业废水综合利用设施建设等20项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并对各主要任务确定了完成时限。

根据计划,到2014年底,宁东地区将实现:工业废(污)水不入黄河,水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减排工程全面实施,大气污染物超总量排放问题得以缓解;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渣场实现规范化管理;建成现有企业污染源、风险点24小时连续动态监控信息化平台;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环境监管能力持续提高,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和综合处置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宁东基地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区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宁东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

环评不再“顾前不顾后”

当前,环境评价已成为新建项目必过的门槛,为项目运行的环境友好提供了保障。然而,由于普遍存在重环评、轻验收的现象,不少企业在新建项目时有着通过环评审批就万事大吉的心态。在项目建设前花大量精力准备环评报告,而一旦通过环评审批,真正实施起来就走了样,投产后的项目与环评报告有很大出入,或在排污上“批一排二”。更有甚者,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一些园区、项目“先上车、后补票”,使环评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对项目的约束作用。

宁东基地创新性地推进环保后评估工作,值得称道。作为一种有威慑力的倒查机制,后评估对已投产项目的环保运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其是否兑现了环评报告中的承诺,并与排污许可证的发放挂钩,能让企业打消侥幸心理,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同时,通过对在建企业的后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和推动措施,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环保水平。摸清企业情况,建立企业排污数据库,有利于政府的监管,并对其未来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然而,任何一种评价都是人为的结果,所以在后评估的过程中做到客观公正非常重要。专家和政府需要形成合力,政府要不怕揭短,并督促企业配合后评估,专家则必须保持应有的公正性和责任感。唯有如此,后评估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