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交通运输行业市场空间最大

   2014-06-04 中华石化网第一财经日报

2269

中华石化网讯 比液化气及煤气便宜约20%-30%,比煤炭更清洁环保,天然气必须成为中国用能源手段解决雾霾的重要一环。

记者采访了解到,未来3-5年内,天然气的投资机遇将细分至多个领域,尤其是运输用天然气将开启千亿市场。但相关标准、配套不健全的情况之下,盲目投资或许也将带来巨大风险。

政策催生机会

中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正逐步上升,但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较低。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为4.5%,2013年上升至5.9%,而国际平均水平是23.8%。

4月2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公告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已获国务院同意。《意见》提及,到2020年,中国的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000亿立方米,力争达到4200亿立方米。

而2013年,中国的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676亿立方米。按照未来7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14%计算,2020年中国的表观天然气消费量可能达到4196亿立方米。

5月底,中亚C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这意味着中国到2015年将增加250亿方天然气供应,这将使中亚天然气管道全线输送能力提升至每年550亿立方米。

早前,中国和俄罗斯签署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及《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约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380亿立方米。

短期内连续的气源增加,结合国内密集的鼓励政策,都让天然气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凸显。

交运用天然气市场空间最大

记者采访了解到,未来3-5年内,天然气的投资机遇将细分至多个领域,尤其是运输用天然气将开启千亿市场。

目前中国天然气消费用户主要是民用和工业用,发电和交通运输占比例不高。但随着去年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逐步推进,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作用不断地被强调。在此趋势下,天然气消费开始向各个领域渗透。

中国20%的PM2.5排放源自交通运输行业。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也远低于传统汽柴油。

同时,因为定价方式的原因,同样能量的天然气比使用汽柴油更具经济性。天然气是按照石油价格折价计算的,没有反映天然气的能量水平。

在现行价格体系下,工业用气的价格承受能力不高,在气价调高之后,用气的积极性降低。相比之下,交通运输行业的空间更大。

德意志银行的一份报告预计,2013年到2017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天然气消费量将以年均38%的速度快速增长,并在2017年达到600亿方,占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比例由目前8%升上至21%。

推广交通运输用天然气中涉及的各个环节都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首先是基础设施,包括加气站的连锁经营,随之而来的储存和调峰设施都是很好的领域,包括车辆改装,发动机研发等都可以投资。

包括发动机和车辆匹配、LNG(液化天然气)重卡、LNG动力船等都已经进入先行者的视野中。据记者了解,行业内的许多公司都已经在行业上下游布局,掌握渠道的向上游气源扩展,上游企业则向下游蔓延。

主要做城市燃气的新奥谋求在海外获得上游资源,广汇在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田已经初见成效,同时两家都在沿海建设LNG接收站,原来在中上游环节的宝塔石化则上下拓展,积极朝上游发展的同时也在西部地区布局加气站。发电集团在获取能掌控的天然气资源的同时,也在部分地区开始做加气站市场。

德意志银行数据显示,到2017年,我国的LNG车辆(包括重卡及客车)将增长至58.5万辆,加气站数量超过5500座。据悉,2014-2017年间,LNG重卡、客车、船舶改造、加气站、运输槽车的累计销售(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

警惕风险

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资本蜂拥而至,而随之出现的风险也必须引起关注。

首先,推广LNG车还需要LNG加注站的配合,以解决车辆行驶的可持续性。各个省级区域对LNG加注站和加气站的标准区别大,但程序都非常繁琐,基础设施不完善,将会影响到车辆的推广和使用。

但目前国内在建的LNG接收站和液化厂已经很多。

一位液化厂负责人对记者称,资本早就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在沿海一窝蜂投资LNG接收站以进口天然气,从在建和在申请的接收站分析,到2015年局部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将达成平衡,甚至过剩,行业会经历震荡。

在持续进行的气价调整也对LNG产生影响,实行新的市场化气价机制后,天然气价格总体上行。而国内传统的LNG行业都是使用油田伴生气,或者以较低井口井获得天然气进行液化和加工。随着天然气消费量不断提高,国内资源有限,来自进口的天然气价格高,价差缩小,也影响到液化厂的效益。

在总体天然气价格上行的趋势下,液化厂的利润将会逐渐摊薄,并挤压用户获益,直至微利。天然气管道的逐渐延伸和完善,也会对大型LNG液化工厂产生冲击。上述液化厂人士对记者称,考虑市场需求,应该在消费地附近建设小型工厂,而避免大型的工厂才能降低风险。

LNG储气设施国家鼓励,但四川一家燃气公司人士对记者说,LNG储气量有限,价格机制不灵活,储气设施本身无法盈利,也难以支持专业储气公司,无法大规模投资,都是天然气应用面临的障碍。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