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产业补助出台 包钢稀土或拿亿元红包

   2014-07-10 中华石化网每日经济新闻

342

    持续低迷甚至亏损的稀土企业,尽管没有等来传闻已久的国家稀土收储,但等到了稀土产业补助资金。

    7月9日,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 《国家物联网发展及稀土产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将对稀土开采监管、稀土高端应用等提供资金支持,按照上述《办法》,对通过环保核查的稀土采选企业核定产能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矿山采选1000元/吨、冶炼分离1500元/吨、金属冶炼500元/吨,这对于通过环保核查、产能较大企业无疑是利好,按此计算,稀土龙头的包钢稀土或将笑纳亿元红包。

    五方面支持稀土产业

    7月9日,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办法》,将对稀土资源开采监管、稀土采选、冶炼环保技术改造、稀土共性关键技术与标准研发、稀土高端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支持。

    要获得此次稀土专项资金支持,需要具有合法从业资格及相应的资质证明和符合 《稀土行业准入条件》要求以及环保要求。在2012年8月,工信部颁布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在项目的设立和布局、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稀土行业的准入作出了明确规定。

    “国家对稀土资源开采监管,以及对通过环保核查的采选和冶炼分离企业进行奖励,打击了国内非法违规企业,扶持了正规企业,有利于产业整合。”百川资讯稀土行业分析师杜帅兵对记者表示。

    杜帅兵还认为,用资金支持稀土关键技术研发和高端应用以及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有利于转变目前靠稀土资源赚钱的产业发展方式,进而延伸稀土整个产业链。

    包钢稀土获亿元红包?

    国家产业补助资金出台,对于处于长期低迷甚至陷入亏损的稀土企业来说,无疑将会提振企业的业绩。

    《办法》对稀土产业奖励方式规定,补助资金支持稀土产业采用以奖代补和无偿资助方式,包括对稀土开采监管稀土建设的地方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对稀土关键性技术研发以及高端应用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对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

    其中,对已通过国家环保核查的稀土采选、冶炼企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稀土企业准入公告核定的企业产能予以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为矿山采选1000元/吨(按稀土氧化物REO计)、冶炼分离1500元/吨(按稀土氧化物REO计)、金属冶炼500元/吨。

    这对于产能巨大的包钢稀土来说无疑是利好,记者查阅包钢稀土2013年报,并没有看到包钢稀土关于采选和冶炼分离产能的介绍。根据湘财证券去年研报介绍,包钢稀土拥有全球最大的选矿和冶炼分离能力,产能分别为22万吨(REO50%)和6.5万吨(REO),产能优势明显。

    若按照上述奖励方案,稀土矿山采选和冶炼分离产能将获得每吨1000元和1500元的奖励,则包钢稀土所获得的补助将上亿元。

    “这个政策刚出来,具体补贴形式和落实还不知道,现在补贴金额都没到账,还要看相关部门后续安排,可能对公司影响不是很大,是短期性的提振。”包钢稀土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受稀土产品销量及价格下降影响,包钢稀土一季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0.85亿元,同比减少52.76%,;净利润6937.74万元,同比下降71.71%。而若笑纳亿元政策奖励资金,无疑将是较大提振。

    相关链接

    福建省政府同意组建厦钨稀土集团

    厦门钨业组建稀土集团的相关方案目前已经获得福建省政府的同意。8日,厦门钨业就此发布公告,称目前方案已经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备案,现正在备案审核中。

    在多重利好下,昨日 (7月9日),厦门钨业股价盘中上涨0.68%,最高涨至27.30元。

    广发证券分析师认为,福建省是我国南方中重稀土主要资源地之一,省内中重稀土矿产资源远景储量近百万吨,目前拥有中重稀土开采配额约2000吨/年,合法市场占有率为11.17%。若稀土大集团组建方案获批,根据国家相关产业配套政策原则,未来上市公司有望获得新增开采权证、开采指标、冶炼分离指标和国家收储等政策倾斜,对企业盈利形成实质性利好。

    不过厦门一稀土业内人士邓先生认为,虽然国家提出以“1+5”大集团形式整合稀土资源,一定程度能够起到整合资源,稳定市场的作用,不过在实际操作层面仍然存在监管困难。该人士认为,稀土矿各地都有分布,且分布分散,而进入开采的技术门槛不高。目前福建省内的稀土采矿证也只给了厦门钨业以及另一家江西钨业,但在实际上仍然有不少的无证非法采矿的小企业存在,而对于这种情况的监管控制也存在较大的难度。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