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中过剩产能与落后产能

   2014-07-21 中华石化网第一财经日报

302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我们不少产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的产能利用率都在75%以下。一些行业“绝对性过剩”,如发电设备目前的产能到工业化最终完成也难以消化。

  过剩产能的原因,有的是企业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投资,粗放发展,创新不强;有的是因为地方过分倚重投资拉动,通过廉价供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低价配置资源等方式招商引资,助推重复投资;有的是因为整个资源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滞后,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扭曲。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治理,而最重要的是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过多过度干预,推进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兼并重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对那些达不到环保、能耗、安全标准的企业增强“硬约束”。

  但是,也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就是把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简单画等号,不加实事求是的调研分析,就简单地砍产能,或者禁批一切新产能。这就把过剩产能负面化和妖魔化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有利于倒逼企业开展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活动,市场最终会向着那些具备优质产能和竞争力的企业积聚。这个大规律下,过剩产能可能是一种常态,而企业自身也会不断升级换代,改善产能供给方式。如果因为一个产业产能过剩,就不允许任何新增的产能,那就会妨碍企业对自身的超越。比如,企业想用先进的产能替代落后的产能,“置换产能”,这个口子是应该开的。

  产能过剩与否,与时间和空间也有关系。有的此时过剩,如果宏观需求增加,可能就不再过剩。这就需要大力启动有效需求,在扩大需求上做文章。有的产能中国过剩,但别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很缺乏。过剩产能不一定是落后产能,转换空间时间,过剩就会创造出价值。

  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花了很长时间,立足于现实,是要考虑如何把制造产能用好,而不是抛掉。比如,应该进一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进对外开放,让中国的产能走出去,服务于全球市场特别是基础设施市场。眼光更宽一点,过剩就不是压力,而可能蕴含着新动力。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