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人座谈“学吉化”25周年

   2014-08-29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176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8月28日,几代化工人汇聚在美丽的松花湖畔,参加全国化工学吉化活动25周年、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暨《激情岁月》出版发行座谈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化工部部长顾秀莲与原化工部学吉化先进单位的代表等汇聚一堂,共同重温那段激情岁月和光辉历程,交流学吉化取得的成功经验,探讨当代的吉化精神、吉化作风、吉化经验,在“新常态”下对石油和化工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带动作用,促进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顾秀莲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吉化作为化工系统首屈一指的特大型企业,改革开放十年间,出经验出人才,被称之为化工系统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样板。1989年5月,化工部做出了全国化工行业进一步学吉化的决定,吉化经验和化工行业学吉化活动,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她指出,已有60年历史的吉化,是全面性、综合性的先进典型,是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先进典型,创造了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经验。吉化经验的最大特点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是群众创造的,又被群众所认可和遵循。它的可贵之处,不在于说得多好听,而在于从身边小事做起,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的坚守。吉化经验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使其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她认为,应该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吉化经验这一宝贵财富,在原有基础上总结、提炼进一步延伸,形成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

  当前中国经济正进入“新常态”, 顾秀莲希望石油和化工行业牢记习总书记“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的指示,深化改革,坚定信心,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吉化经验的现实意义,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出的新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整化解行业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和新困难。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在致词中说,25年前,吉化经验传遍全国,促进了全国化工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他指出,今天来看吉化五条经验、四种精神,仍然是那么接地气、那么感染人、那么有价值。这些都应是具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必须继承和吸收的文化精髓和管理经验。

  李润生强调,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越是深化改革,越要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及吉化精神,越是发展,越要坚持这些办好国有企业的基本经验。我们的使命,就是要继承发扬,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也希望吉化继续发挥优势,当好排头兵,传承好吉化精神、吉化作风、吉化经验,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战线上展示吉化的魅力和风采,实现新的跨越。

  曾亲历了开展学吉化活动整个过程的原化工部副部长李士忠感慨地表示,当年化工系统学吉化活动,是化工行业面对挑战、迎接新世纪起飞的重大举措。这些年看到吉化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业绩,令人为之振奋。尤其是现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呼吁化工行业重温吉化经验,再次开展学吉化活动,促进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化工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吉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桢说,全国化工学吉化活动,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战线的治理整顿和化学工业的改革发展,更使吉化的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他表示,吉化将继续丰富吉化经验,持之以恒地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持之以恒地抓基层、打基础、练内功、提素质,筑牢企业发展根基。同时,将不断光大吉化精神,始终坚守吉化作风,将其作为引领和激励全体干部员工提升管理、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以好作风带出好队伍,创出新业绩。

  座谈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吉林石化公司举办,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工报社社长郝长江主持。

  座谈会上,反映全国化工学吉化活动的《激情岁月——顾秀莲与学吉化》一书作者于万夫即席演讲,感动了与会的各位代表。吉化公司老领导焦海坤、李奇生,以及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开磷集团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交流了学吉化取得的经验。

  观

  吉化精神 历久弥新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党办主任杨雄伟:吉化精神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化工企业生根开花的结果,虽以“吉化”命名,却是全国化工行业爱岗敬业、艰苦创业、承担事业、成就伟业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的结晶。今天,我们重温和弘扬吉化精神和作风有特别的意义,不在于表述而在于内容,不在于口号而在于行动,不在于时代而在于精神。当年的“麻袋毛精神”,对今天来说就是特别需要勤俭节约;当年的“矛盾乐精神”,对今天来说就是特别需要创新突破;当年的“背山精神”,对今天来说就是特别需要敢于担当;当年的“登山精神”,对今天来说就是特别需要忘我奉献。吉化的四种精神和四字作风,永远激励我们创新推进转型发展,改革促进高端升级。

  开磷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开义:1989年4月,在开磷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原化工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活动的决定》,贵州开阳磷矿矿务局党委雷厉风行,深入扎实开展学吉化活动。1991年4月,开磷被原化工部授予“学吉化先进单位”。自化工部发出全国化学矿山系统“学开磷”倡议后,贵州省也在全省工业企业中提出“远学吉化、近学开磷”的号召,开磷成为行业和省内企业学习的标杆单位,同时也促进了开磷的转型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园式矿山”,被人们誉为深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下一步,开磷集团将继续以吉化为榜样,依托已形成的多元产业平台,进一步推进磷、煤、氟、硅、氯碱化工的耦合共生;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借力资本运作实现跨越发展,使开磷在“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力争2020年建成千亿企业,使开磷成为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话语权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渭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钱嘉斌:吉化作为全国化工系统学习的标杆,25年来,吉化经验在全行业持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渭化一直将吉化作为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将吉化精神和吉化作风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持续抓好安全环保工作,建厂以来没有出现一例重大安全环保责任事故。二是注重管理创新和管理升级。在学习吉化现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持续抓现场“6S”管理、现场无泄漏星级达标等活动,装置区达到了花园式工厂的标准。三是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强化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

  吉化精神不断发展和提升,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始终是我们化工行业学习的榜样。今后,我们将更加深入开展学吉化活动,将新的吉化经验和精神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凯:黑松林是一家民营企业,近30年来能健康、持续发展是“学吉化”开出的花、结出的果。1992年全国学吉化活动开始后,我们公司对照吉化的五条经验、四种精神,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的管理实际,边学边整改,渐渐尝到了“学吉化”的甜头,收获了“学吉化”的果实。比如,吉化经验的“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了现场管理的“地上无滴胶,桶外无挂胶,桶内无积胶”的“三无”管理,取得了异曲同工的效果。2012年7月,我们又大张旗鼓地“学吉化”,促管理上台阶,获得了中国化工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今年5月,我们又做出了“再学吉化上台阶,促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吉化经验是永远不会褪色的中国特色管理,需要传承、弘扬。我们将坚持把吉化做标杆,不走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一心一意用心学、坚持学。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