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墨西哥结束了76年的石油国有化垄断历史。新总统培尼亚·涅托签署能源改革二级法案,宣布该国能源勘探、开采和冶炼等领域对外国资本和私人企业开放。合作模式由过去只能同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签署服务合同,改为可同墨政府签署合同,采取利润、产量分成合作以及许可证合同等方式,并可同Pemex展开竞争。此举赢得一片赞誉。
追溯历史,有心人或许还能记得一张老照片。就在5年前,一大群墨西哥民众聚集在广场上,手里摇晃着国旗,抬着讽刺外国石油公司的巨幅漫画,庆祝该国石油工业国有化70周年。照片已定格为拉美能源民族主义的瞬间。然而,仅仅五年过后,墨西哥政府就被迫改弦更张了。
最近10多年来,由于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生产投资不足和技术缺乏,Pemex产量一路下滑。1995年,该公司还是世界综合排名列第6位的石油公司,2013年已跌落至第11位,原油出口量创1990年墨西哥能源部有记录以来的新低。业界预计,如果维持原状,墨西哥在2020年将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产量将从目前的250万桶/日下降到2025年的180万桶/日。对石油收入占财政收入1/3的墨西哥而言,这一境况无疑难以承受。
与墨西哥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一墙之隔的美国石油工业却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仅得克萨斯一州的石油产量就超过了墨西哥全国。由于拥有开放的市场、领先的技术以及众多的独立小石油公司,近年来美国掀起了一场“页岩气革命”的风暴。在很多人以为油气勘探开发是高风险行业,只有垄断巨头才能玩转的“独角戏”时,美国石油产量的50%、天然气产量的60%却是由中小石油公司提供的。目前,美国国内独立油气生产商达13000多家,有60%的油井掌握在私人和中小公司手中,而该国天然气产量已超过6000亿立方米,石油日产量有望突破1000万桶大关。
在全球石油工业图景中,尽管近年来南美诸国资源民族主义有重新抬头迹象,但更多的国家似乎和美国一样,选择了开放与竞争,相信市场机制乃是石油工业最根本的活力之源。
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巴西,到欧洲的挪威,再到亚洲的印度,甚至连一向被认为在油气领域铁板一块的俄罗斯,都正在掀开油气开放的面纱。不久前在俄罗斯召开的世界石油大会上,俄能源部长诺瓦克信誓旦旦地表示:“俄罗斯油气行业欢迎所有投资者,我们100%地透明和开放。”这一誓言能否兑现有待观察,但近年来俄油气产业格局确实在悄然发生变化,其国内天然气巨头Gazprom的垄断地位正遭受强有力的挑战。该公司天然气产量占俄罗斯国内天然气市场份额已从2000年的90%下降到2013年的71%,预计未来几年产量还可能继续下滑。反之,包括Novatek在内的一批独立油气公司产量却大幅增长。Gazprom的管道出口垄断经营地位也正遭受挑战。
剖析各国这一波石油市场化浪潮,我们发现多是“问题倒逼”下的被动改革,而造成困境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国内财政对油气产业的过度依赖,油气行业税收过重,导致本该用于扩大油气投资的资金减少。二是对私人和外国投资者进入石油行业限制过多,导致石油行业投资不足。三是政府对国家石油公司高度控制,导致公司经营激励不足,运营效率低下。尤其随着石油工业向非常规油气等开发难度较高的区域延伸,相较于中小型公司,大型石油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
然而,改革并非易事。即使有机构预计,改革后的墨西哥中长期石油产量(到2040年)将攀升至370万桶/日,增幅高达75%,但墨国内对石油行业可否开放的争议始终存在,改革面临的阻力不容小视。
此外,从历史上看,一些国家内部随着不同派别执政者的上台,石油行业存在着国家专营与市场竞争的更替。在不同历史阶段,行业的封闭与开放交替上演,不乏有的国家利用市场开放解决问题,境况有所好转后又重新关上大门的情况。种种场景的出现,体现了各国政府高层对石油行业管控的认识分歧,也交织着普通民众对石油这一关系国计民生行业的复杂情感。
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石油工业曾掀起一波市场化浪潮,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推行的自由化政策,对美英两国石油行业放松管制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则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海洋石油工业正式打开国门。
而在石油工业发展1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深入思考一些问题,比如,石油是否与其他商品不同?石油工业是否应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用国家能源安全名义“保护”起来的石油工业,能否担负起保卫能源安全的重任?现在,给出答案似乎不难,但接受答案还需一个过程。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