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甲醇经济驶向快车道

   2014-11-03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64

核心提示:在10月30日于昆明闭幕的2014中国甲醇和二甲醚清洁燃料发展大会上,来自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金融领域

在10月30日于昆明闭幕的2014中国甲醇和二甲醚清洁燃料发展大会上,来自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金融领域、媒体和企业的150多名代表共同探讨甲醇经济的现状与未来。会议透露的信息显示,我国甲醇经济正在驶向发展快车道。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和晓驰在发言中指出,我国政府推进能源(特别是交通燃料)多元化的战略进一步明确,为醇醚燃料行业带来政策利好。比如,国家在山西、陕西等四省一市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已有5家车企的甲醇汽车进入车辆国家公告;汽柴油/甲醇双燃料内燃机试点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目前,我国已颁布4项醇醚燃料国家标准,备受业界期待的《车用甲醇汽油(M15)》国标正在审批过程中。此外,全国已有14个省份制定了36项相关地方标准。

山西省醇醚清洁燃料行业技术中心副主任常永龙认为,我国甲醇燃料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配套支持体系。甲醇汽油技术尤其是低比例产品已经成熟;甲醇用车改装、发动机和整车技术也已完备;甲醇添加剂持续改进。山西省16年的产业化实践证明,甲醇燃料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推广的技术条件。目前,我国有26个省份开展了甲醇燃料试点,2013年甲醇燃料消费量达600多万吨,已建成产能1000万吨,在建项目产能将达2000万吨。

同时,甲醇燃料的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工业、民用和船用运输等领域。会议期间,上海林京热能设备公司展出了醇基燃料燃烧设备,大同华阳绿色能源公司带来了甲醇家用灶具,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兴趣。

国家甲醇网CEO柴礼岩指出,甲醇经济的新兴领域甲醇制烯烃这两年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目前国内已投产5家甲醇制烯烃企业,共计产能236万吨。下半年预计新增产能740万吨,将大幅提升对甲醇的需求。而随着甲醇的能源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确立,甲醇经济在中国将快速发展。

甲醇制二甲醚因其高十六烷值和清洁柴油调和组分,成为关注焦点。据测算,我国每年柴油实际消费量约1.7亿吨,按每吨添加10%计算,二甲醚用量约1700万吨,消耗甲醇约2400万吨,能充分消化甲醇产能。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吴俞岐认为,甲醇经济还在向纵深发展,未来甲醇生产将不再完全依赖煤炭等一次性能源。中短期内,可用工业废气、有机垃圾和生物质来生产甲醇。长远来看,捕集和回收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制取甲醇,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的资源。

面对甲醇经济政策不完善、标准不配套、市场接受程度低等发展障碍,大会召开期间,1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晋冀陕蒙甲醇燃料发展联盟,形成产运销联合体,上下游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当地甲醇经济的发展。

本次会议由北京化工大学和中国化工报社所属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

业界观点

醇醚燃料技术已经成熟

山西省醇醚清洁燃料行业技术中心副主任常永龙:甲醇燃料技术已经由过去的简单调配,发展成以合成、催化和纳米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技术,特别是甲醇燃料添加剂的持续改进,提高了甲醇燃料产品质量,通过实践证明,解决了影响甲醇燃料行业的关键技术问题。甲醇燃料技术通过多年的积累、实践验证已经成熟,具备全国产业化推广的技术条件。

广东九丰集团九丰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富欧:二甲醚是一种优良的绿色化工产品,也是新型的清洁能源,具有替代液化气、天然气及柴油产品的潜力。国际上称之为21世纪洁净燃料,燃烧时无黑烟,释放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极少,符合绿色能源的要求。

陕西亚能石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琼姿:甲醇汽油作为新型车用清洁能源,对减排降霾的作用不应只停留在实验室层面,而要通过市场运作,尽快为蓝天经济、环境效益提升提供可靠的保证。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犹如破冰时节的春风,对甲醇汽油行业来说,将呈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前景。

云南英茂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建明:醇醚燃料及其与石油燃料形成的混合燃料毕竟是一种新型清洁燃料,它的一些理化性质与汽油及柴油的差异较大,与柴油标准不完全相符,但不能就此认定醇醚燃料不合格、不能用,关键要看商业化应用的可行性,并通过制定实事求是和科学的新型燃料标准保障生产和应用。

不断创新方能跨越发展

陕西宝姜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广涛:甲醇燃料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甲醇汽油市场政策信息逐渐明朗的利好形势下,市场竞争力不容小视。尽管如此,甲醇燃料行业只有深入研究市场,充分掌握政策信息,做好网络布局,加大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努力挖掘新的市场,不断开拓创新,方能取得跨越发展。

晋冀蒙陕甲醇燃料发展联盟秘书长袁竹林:中国甲醇西部多产、东部多销的产业特点明显,这是由上游煤炭等资源以及下游产品应用的布局所决定的。鉴于甲醇行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从目前我国甲醇行业布局来看,生产装置建在资源地可有效降低成本,解决运输的瓶颈问题成为今后发展的关键。

郑州商品交易所非农产品部经理沈凯欣:我国甲醇交割区域由沿海进口逐步转向内地产区,与甲醇进口量减少、内地甲醇逐步进入沿海区域有较大关系。随着内地甲醇流入沿海,国产甲醇话语权逐步提升。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