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1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北极开发是今后十年甚至几十年影响国际关系的重大事件之一,作为能源与资源消费大国,中国参与北极资源开发最终将是“多赢格局”,而中俄在北极开发方面的合作领域较广。
7月14日,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俄罗斯发展报告(2014)》。报告对2013年俄罗斯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观察,对国际热点问题和中俄关系的发展进行的深度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北极地区在地缘政治与经济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2013年5月,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中国在参与北极地区治理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俄罗斯作为在北极地区拥有重要政治、经济、安全利益的大国,近年来更是不断加强自身在北极地区的存在。
这份报告在分析未来中俄合作时,专门就中俄在未来北极开发方面的合作潜力进行了论述。报告称,北极拥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较高的地缘经济价值和军事战略价值,进入21世纪,北极称为大国博弈的新场所。
“北极开发是今后十年甚至几十年影响国际关系的重大事件之一,随着中国对能源和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其对北极资源和北极航线的兴趣将会持续增加。”
报告称,北极开发对中国来说最为直接的战略利益包括,北冰洋海底资源可以成为中国能源和资源来源多元化的新渠道,北极航道的开通使得环北极国家必然加快勘探新的大陆架油气田,加大石油出口,中国应积极参与北极的能源开发。
此外,北极航道也将为中国物资和商品运输渠道的多元化。报告称,北极航线预计比传统远洋航线降低成本11.6%至27.7%,主要由航程缩短所致,并与油价直接有关。
谈及中国的参与北极开发的前景,报告称,北极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单靠环北极国家难以实现,这客观上为中国提供了参与机遇。作为能源与资源消费大国,中国参与北极资源开发最终将是“多赢格局”。
在这种“多赢格局”中,报告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俄在北极开发方面的合作潜力:
参与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
目前俄属北极开发进展极为缓慢,其原因之一是开发存在巨大的风险和过高的成本,这在全球经济疲软的今天显得尤其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将是通过国际合作来获得技术和资本。
参与北极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北极航道的开通,必然引发北冰洋沿岸港口、仓储、道路、管道、冰区船舶、炼油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将为该地区带来投资和贸易机会,这位中国向北极地区增加建筑材料、工业品的出口,参与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新的机会。
参与北极地区的科考和国际合作
北极科研及与北极国家合作仍将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重点,北极考察对中国气候、环境、农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希望参与与北极国家的合作,分享北极科研成果,为北极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开展北极开发技术合作
在北极航道的冰区航行需要有特殊的船舶,中国在特种船舶的设计、建造等方面尚缺乏足够的经验,中国需要跨越特殊的技术门槛。中国需要和北极大国俄罗斯在破冰技术、破冰船建造、北极海底石油勘探开采,以及北极环境下的技术研发领域进行合作。
加强多边和地区合作
从多边合作方面,当前应加大与环北极国家,特别是挪威、冰岛、丹麦等国的合作力度。俄开发北极离不开西伯利亚,中俄已经签订了西伯利亚、远东与中国东北地区的合作规划,可以从中找到一些与北极开发有关的切入点。
寻找新的投资路径
报告称,跨国合资公司可能成为开发北极资源的重要合作形式,中国有资金,西方有技术,未来使用中国资金和西方技术的合资公司将有望在俄罗斯出现。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