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暴跌殃及二甲醚 行业开工率不足两成

   2014-12-29 中华石化网每日经济新闻

73

核心提示:国际油价的下跌,使得二甲醚这个本就隐晦生存、无序发展的行业面临更大尴尬。据了解,国内93%的二甲醚被用

国际油价的下跌,使得二甲醚这个本就隐晦生存、无序发展的行业面临更大尴尬。

据了解,国内93%的二甲醚被用于掺烧液化石油气。日前原油价格下跌,作为原油下游产品的液化气价格一度低于二甲醚价格,二甲醚失去价差优势,直接导致下游液化站对其需求骤降,企业开工率下降,上周(12月17日~24日)二甲醚开工率只有18.04%。

卓创资讯二甲醚分析师孙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初定位为清洁能源的二甲醚,由于国家相关配套标准迟迟未出,使得下游需求渠道单一。

二甲醚跌破成本价

生意社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全国二甲醚生产者价格为3353.08元/吨,12月1日~25日,二甲醚价格下跌30.05%。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12月10日~17日,受国际原油下跌影响,二甲醚行业开工率从前一周的33%迅速腰斩一半,下滑至16.44%。

“目前二甲醚的价格有所反弹,但还处于低位盘整。”隆众石化一位白姓二甲醚分析师表示,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前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导致其下游产品液化石油气价格大幅下滑。“山东、河北地区的液化石油气,价格一度跌破2008年的最低价格,只有2600~2800元/吨,这导致下游不愿采购二甲醚掺烧。”上述分析师表示。

孙洁告诉记者,因为二甲醚与液化气成分性质很相近,长期以来,二甲醚价格比液化气价格低,商家开始将二甲醚与液化气掺和销售,赚取两者价差的利润。据卓创资讯估计,国内93%的二甲醚被用于掺进液化气中。5%用于车用燃料,剩下2%用于生产制冷剂等其他工业用途。

“前段时间,液化气价格比二甲醚低,二甲醚失去了掺混的价格优势,这导致二甲醚工厂开工率迅速下滑,最低的时候腰斩了一半,只剩15%左右。”孙洁表示。

孙洁告诉记者,专业生产二甲醚的企业多为民企。记者了解到,生产二甲醚的上市公司不多。兰花科创[3.60%资金研报]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旗下两个工厂在产二甲醚,年产量只有20万吨左右,占公司总业务的比例很小。但尽管目前价格下跌厉害,两个工厂仍旧全线生产。

兰花科创清洁销售处副处长尚俊阳告诉记者,12月18日~22日,二甲醚的价格跌至低位,为2900元/吨。目前工厂的二甲醚出厂价为3000元左右,已经跌破成本价。“我们已经跌破成本价运营1个多月了。”

据了解,国内二甲醚综合成本价为3100~3200元/吨。尚俊阳表示,由于已基本完成年规划产量,在价格低位,行情不好的背景下,工厂决定削减产量应对。“这几天,工厂把产量从原来的每天400吨降到了300吨。如果库存过高,储存也是问题,因为要压缩成液体存储。”截至目前,他们已经持续亏损经营半年之久。

10余年产能扩千倍

据生意社统计,2001年国内二甲醚总产能为1.5万吨,产量为1.1万吨。到了2011年,二甲醚的产能达1176万吨,年产量为350万吨,产能在11年间扩展几近千倍。2013年,二甲醚产能达1315万吨,产量为486.6万吨。2009年至今,行业整体开工率在三四成间徘徊。

“2006年之后,国内二甲醚呈井喷式发展,而二甲醚的价格在2008年6月到达6600元/吨顶峰之后,一路下滑至今。”生意社化工分社社长张明表示。他认为,二甲醚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一,原材料的价格下跌;二,政策带来市场前期期望过高,导致产能过快增长,产能过剩严重。

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开提出“发展二甲醚等煤制醇醚燃料,是未来一段时间能源替代工作的重点”。随后,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明确将二甲醚汽车列入新能源汽车范围。国内二甲醚产能开始大幅扩张。

种种政策利好,使得企业一哄而上,大量扩产二甲醚。虽然车用燃料国家标准已出,但汽车二甲醚专用发动机等相应系列配套产品标准迟迟未能出台。而民用燃气方面,国家目前尚未将二甲醚列入城镇燃气分类标准中,市场上很难买到二甲醚专用灶具。而二甲醚目前也采用瓶装方式与液化气掺烧,国内没有二甲醚产品配套器具标准。配套标准的缺位导致二甲醚市场推广成了问题。

“后来大家发现二甲醚的性质与液化气很相近,就开始热衷于把二甲醚掺到液化气里谋取价差。”孙洁表示。后来,随着天然气等更清洁能源的普及,二甲醚在清洁能源领域逐渐被遗忘。

张明认为,正是因为前期市场对二甲醚的期望过高导致产能过快增长,造成目前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最终致使二甲醚价格自2008年后持续下滑。

另外,“对民营企业来说,二甲醚市场价格不会统一协商。我这边库存高了我肯定要先出,降价也要出货,所以价格拉锯战长期存在。”孙洁表示。

推动纯烧可解决产能过剩

由于二甲醚与液化气掺烧,二甲醚具有助燃性的优势,但其对液化石油气钢瓶也有腐蚀作用,长久掺烧可致钢瓶溶胀,造成安全隐患。2013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入开展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治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在液化石油气瓶中掺混二甲醚。

“这项规定对二甲醚产业起到一定打压作用。”多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二甲醚清洁能源的身份尚未确立,隐晦生存。而掺烧液化气属违法的规定,更掐住了下游需求的“喉咙”。“石油如果一直降价,对二甲醚肯定是打压的。”孙洁表示。

那么,二甲醚行业将何去何从?面对行业内严重的产能浪费以及下游需求的单一,孙洁表示,国家致力发展二甲醚纯烧是解决行业产能过剩的关键。此外,企业还应积极拓展其工业用途。

尚俊阳亦表示,明年将是二甲醚的困难期,希望国家积极推动纯烧。“二甲醚虽然不耐烧,但燃烧充分且价格便宜。掺烧液化气违法,那么国家应该将二甲醚独立出来,单独烧,就不需要掺了。掺烧天然气,实际受益的是中间商,企业及老百姓都未能受益。”

张明认为,挽救行业主要是开拓下游,大力发展二甲醚汽车燃料。“二甲醚的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都比传统成品油要好,其烷值也较天然气、甲醇等清洁能源大。”

隆众石化二甲醚分析师白先生认为,首先要掐住源头,禁止再上新的产能装置。接着,国家要淘汰一部分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的生产企业。另外,生产企业也要积极寻找二甲醚的新用途,如发展下游烯烃等深加工领域。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