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在以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全线下跌状况下,乙二醇作为抗跌的明星产品表现相对坚挺,跌幅要远远低于其他化工龙头产品。今年乙二醇继续保持开门红,2月份涨幅达13.79%。因国内产品质量无法满足下游领域需求,乙二醇市场一直以进口产品为主,国内企业缺乏话语权。但今年市场或将迎来转机,年内将有一批新项目集中投产,产能增加是低端过剩,还是自给率提高,还要看新产能的“档次”如何。
一直以来,我国乙二醇在产能扩张方面速度相对缓慢,2008年产能271.8万吨,产量约195万吨;2014年总产能为594.5万吨,产量357.5万吨。因质量问题,每年都有大量乙二醇涌入国门。2014年乙二醇进口总量达到845.03万吨,其中超过45%来源于极具竞争力的沙特阿拉伯。
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拉动乙二醇消费的最大动力,但国内乙二醇常年自给率在30%左右。我国乙二醇主要分为两种工艺,一种是以乙烯为原料,一种是以煤为原料。我国富煤少油的资源现状为煤制乙二醇提供了低廉的成本,但从2009年试车的通辽金煤项目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产品无法应用于聚酯行业,煤制乙二醇长期维持偏低开工率。这成为煤制乙二醇发展的主要羁绊。
面对国外产品大举进攻,国内生产厂家不甘示弱,今年乙二醇将迎来产能集中释放年。据统计,今年预计有577万吨产能投产,其中乙烯法制乙二醇仅占140万吨,剩余均为煤制乙二醇装置。
如果这些项目全部按计划投产,将完全颠覆现有乙二醇的供应格局。但我们不能高兴得太早,产能增加并不意味着自给率提高,关键还是要看新增产能的产品质量如何。如果新增产能依然没有解决好技术问题,那将使煤制乙二醇市场雪上加霜,开工率只能一低再低。如果新增产能产品可以用于聚酯工业,无疑将逐渐替代进口产品,增大市场自给率,提高国内企业话语权,大快人心。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煤制乙二醇发展还有另一羁绊,那就是环保。今年国家对高污染企业的治理加大力度,如果不能顺利解决环境问题,将影响煤制乙二醇装置的投建门槛以及投产时间。去年已经有多套煤制乙二醇装置因此延期投产或重启。河南一套产能20万吨的煤制乙二醇装置停车未如期启动,湖北一套合成气乙二醇装置未安装脱硫脱氢装置于去年10月底停车,目前仍未开车。因此,新建产能要有效建立保环机制及配套设施,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副产品回收利用,摆脱“黑色经济”阴影。
只有产品技术和环境问题双重解决,煤制乙二醇市场才算迎来转机,否则只能使低端过剩局面更加严峻。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