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在太空行走。人类的飞天梦想不仅是对航天技术的考验,也是对化纤新材料的重大考验。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传统化纤品种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趋饱和,今后世界化纤业发展的重点是高性能、新功能为主导的产品。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化纤业已经跨入新纤维时代。
姚穆院士指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离不开高性能纤维材料的支持。以宇航服,特别是航天员舱外操作用航天服所用的新型化纤材料为例,它们在面向太阳方向时要耐280℃高温,而在背太阳方向则需耐-160℃低温;在服外真空、服内接近1个大气压的压力差条件下,还需保证足够强度及必要的柔软可变形活动能力,并保证宇航服厚度在一定范围内。聚四氟乙烯纤维就具备上述性能。由于航天员在太空行走的时候,还要防止'太阳风'中诸如α粒子、β粒子、γ粒子以及中子流等的致命轰击,为此,科学家们又研发出能满足这些要求的氮化硼纤维。
此外,还有一些应用领域要求纤维在抗酸、碱、盐类物质稳定性方面具有良好表现,并要求抗冲击强度、抗剪切强度高,以及良好的导电性能或电绝缘性能。在机械制造、电工设备、化工设备、运输机械、电子器材、建筑材料、航空航天与国防装备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新型化纤材料的支持。这些新型纤维一般以高强度或高模量为主,兼具密度较轻、耐热温度高、热分解温度高等特点。
据了解,人类对于天然纤维的开发利用可以追溯到9000多年前,而合成纤维1936年才面世,其中有大部分高性能品种至今尚未实现产业化。目前,已经产业化的有机纤维品种有: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噻唑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咪唑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高强聚丙烯纤维等。
目前在合成纤维中,聚酯纤维2005年全球产量已经达2470万吨,聚丙烯纤维达630万吨。而在高性能纤维中,产能最大的芳纶(包括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目前还不足20万吨/年,与前者形成鲜明对照。
姚穆院士表示,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对化纤新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比如近年来职能服装用的新型化纤正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这种新型化纤材料不仅要实现服装穿着过程中的各种要求,如达到穿着的舒适性、美观性、安全性、卫生性之外,同时能实现某些职能要求和功能要求,例如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的服装中就装置有卫星定位系统、通讯系统、生理状况测试记录显示发射系统,可以将航天员的脉搏、血压、血糖等情况和环境条件中有害物质、有毒气体、有害辐射等情况进行测试和记录,并发射回地面监控系统。
另外,服装用纺织品和家用纺织品中除了提出保形、抗皱、抗起球、悬垂好、颜色鲜艳、色牢、光泽好要求之外,又对新功能纤维提出新的重点流行用途。新功能纤维是以传统纺织纤维,如化学纤维中的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乙纶、氨纶为主进行改性,再通过改变纤维的界面形状、表面状态、形态结构等手段,使其具有新的功能,如舒适性方面要求具有保暖、凉爽、吸湿、导汗、快干、柔软,且无刺痒等特性;安全性方面要求提高纤维的极限氧指数等,为此需混入高温炭化成分,从而达到阻燃、防溶滴、防紫外线、防电磁辐射及有害气体吸附等特性;卫生性方面则突出抑菌、抗菌、防臭等特性;美观性方面要求显色、可控变色、反光、闪光等特性;医疗性方面要求抗菌及生物相容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