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和央企的协商谈判,还是落实巨额的搬迁资金,困难都不会小。但“成本”再高,困难再大,在公众的切身利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局面前,都是“小菜一碟”。
扬子石化厂区昨晨发生的爆炸,虽未产生特别严重的影响,但也让人惊出一身冷汗。事件背后更加显示出南京关于化工企业搬迁“十年计划”的意义。现在的民意期待是,这一计划的实施应当提速。
去年2月,南京宣称,要在10年之内搬迁关停四大重工业片区的所有工业企业,在这些区域同步推进产业调整和城市化整体改造。
“十年计划”写进《金陵石化及周边地区、大厂地区、梅山钢铁及周边地区和长江二桥至三桥沿岸地区(含八卦洲)工业布局调整实施方案》之中,显现出从未有过的决心。
毫无疑问,如果那些总在人们身边“放鞭炮”的化工企业“回归”到安全的地方,对居民的潜在威胁也会大大降低。
这不是一个“自私”的想法,而是理所应当的规划准则。要知道,在南京,有的化工企业距离最近的居民楼仅有一条马路。
化工企业的布局,不仅该体现科学合理性,也应强调一种与世界接轨的“布局伦理”。而与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做邻居,在任何地方都面临法理上的质疑。
近年来,南京的化工企业,接连发生事故。最近一次事故,同样是由扬子石化“制造”的:2014年6月9日中午,扬子石化一家炼油厂硫回收装置发生爆燃,大火反复燃烧了近30个小时,直到6月10日晚间才被全部扑灭。这些事故,让附近居民心慌慌。
一些事故发生后,很快传来没有破坏环境的结论。但是在“7·28”事件的惨烈代价面前,无论是哪个方面,都应该听听居民们不安的心跳。
和零星的爆炸事故相比,潜伏的环境风险同样令人担忧。“南京雾霾元凶是燃煤”,这一结论,使得本地的大气污染治理指向更加明确。
这次,政务微博及时发出权威声音,遏制了“环氧乙烷对人体毒性较大”等谣言。谣言不可信,但从另一面折射出民间存在的紧张情绪。向老百姓做出解释,安抚人心,这是自然的。但事半功倍的做法是,让化工企业尽早搬迁。
当然,目前的“化工围城”,有历史原因。城市越来越大,曾经的荒郊野外成为今天的人口密集区,不少化工企业“被”靠近居民区。
尽管化工企业为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城市“长大”是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调整布局是必由之路。
作为“化工围城”的典型城市,南京一直有心打破这一困局。这些年来,南京多次喊出“搬迁化工企业”的口号,但是一直效果不彰。
无论是和央企的协商谈判,还是落实巨额的搬迁资金,困难都不会小。但“成本”再高,困难再大,在公众的切身利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局面前,都是“小菜一碟”。
有序规划化工园区、推动现有风险大的化工企业搬迁进入园区……在国务院政令中早有体现。相关化工企业需要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地方完成搬迁“任务”,创造第二次贡献。
现在,南京面临的考验不仅是如何让“十年计划”发力,尽早实施,更包括如何将化工企业的搬迁与城市总体规划通盘协调,下出一步大棋、好棋。因前瞻性的缺乏,一些地方曾经出现“搬了又搬”的僵局。这是南京需要警惕的地方。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