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华,1929年7月出生,1944年6月参加革命,1945年11月入党,1947年5月参加孟良崮战役。1976年转业至胜利油田工作,曾担任钻井三大队副大队长、钻井培校副校长,1989年8月光荣离休。
张桂英,1925年4月出生,1940年6月参加革命,1944年8月入党。1976年随丈夫来到胜利油田,1984年6月,成为油田退养家属。
“我们的家都在河北南皮县,我们都干革命打鬼子,两家相距8里地,那时候不认识。”回忆当年在冀鲁边区的烽火岁月,吕秀华和张桂英老人感慨万千。投身革命,抗日救国,让二老走到了一起,相濡以沫,互敬互爱,令他们携手走到今天。
宁死不屈的“小八路”
“最早为革命做的工作就是送信。”吕秀华的家乡,是河北省隔津县路灌区小二丈桥村。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听说八路军打鬼子,为穷人出气,1941年,12岁的儿童团长吕秀华参加了革命,成为区抗日文救会的一名通讯员,负责传递情报。
1941年到1942年,日伪军队对边区发动“铁壁合围大扫荡”、“五一大扫荡”和大规模“肃正作战”,修筑大量道路、封锁沟和据点,日军炮楼十里一个,传情报必须通过关卡。
借着岁数小不被日军注意,吕秀华就打扮成拾粪的,把情报塞在粪筐里,一次次成功地完成任务,成了一名“小八路”。
1942年的一天,日伪军突然把小二丈桥村包围起来。全村几百多口人,被赶到了一个农家院子里。
“鬼子命令所有人都坐在地上,不准抬头,挨个抓着问,地道口在哪。”当时,为保存实力打击敌人,边区军民开展地道战。村子大都挖了地道,地道口都设在靠近村边的可靠村民家,遇到紧急情况用。通过地道隐蔽自己,躲避扫荡,消灭敌人。地道,也成了日军心头大患。
一个翻译官把吕秀华拉出来,手里拿着糖诱惑他,“地道口在什么地方,说了就给你。”见吕秀华不说,恼火的敌人把他架到一个大水缸前,头朝下按了进去。
“村里有日伪的人,所以地道口只有极少人知道。就是知道,打死也不能说啊。”虽然只是个孩子,吕秀华心里却明白得很。“真的不知道,不知道哪有地道。”鬼子一次次把他按进水缸,憋得一脸通红的吕秀华,一边挣扎一边辩解,最后憋得昏了过去。问不出东西,鬼子以为他断气了,就把他扔到了一边。 鬼子走了,吕秀华醒来。“从那以后,我就更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革命家庭的“疯丫头”
距吕秀华家8里地的刘夫青唐孙家村,张桂英一家称得上革命家庭。“县大队经常在我家住,堂哥也早就入党,从小我满脑子都是妇女不裹小脚寻求解放的念头,天天跟着县大队干革命。”
当时,伪军常化装成要饭的或商贩,打探八路军的消息。我们同样要掌握鬼子行踪。附近日军据点翻译官的媳妇,是张桂英的发小姐妹。“我就打着找她玩的名义,不时地进出据点打探消息。”
一天,张桂英又到据点,下午日军翻译回家了。“他媳妇迎了出去,问他明天出发吗?上哪去。”“上唐孙家村,明一大早就走。”翻译官随口应和着,让里屋的张桂英听个正着。
这消息今晚必须送出去,要不县大队和乡亲们就会遭殃!
打算住一宿的张桂英,傍黑天找借口离开了据点。“心里着急,也顾不得害怕,八里地一会就跑到了。”得到张桂英的消息,县大队连夜转移,第二天日伪扑了个空。
看着十几岁的张桂英不时往脸上抹灰、头上戴发髻子,跟着区中队到处跑,母亲很担心,整天念叨着这个疯丫头不要命了!张桂英却不以为然,“那时候,经常面对生死,死就死了,也不害怕。”
有一年,到了年二十八,张桂英堂哥回家看爹娘。当晚突然来了日伪军,他来不及逃走被抓回了据点,同村抓的有好几个人。原来,当天又一个汉奸被县大队干掉了,敌人报复,想找出线索。“他们用马尾巴辫成的鞭子,把我哥打得血淋淋,让交代八路在哪。”十几天,堂哥咬死口说不知道。最终通过多方努力,张桂英家花了30块大洋和300斤麦子,把堂哥赎了出来。
还有一次,日伪军来到村里,让村长带着找八路军。村长陪着笑脸应付,最终当然是一无所获。日军看出这个村长在应付他们,就拿刺刀在他身上挑。“问一句,挑一刀,问一句,挑一刀,很快他身的棉衣就稀烂,全都被血浸了个透。”好歹日军走了,浑身是血的村长昏死过去。
后来数了一下,光深刀口就30多道。“那时候干革命,横竖是死,咋也不能出卖自己人。”
那时候,身为村抗日妇救会副队长的张桂英,还带领村民们为八路军做军鞋。“来了任务,我们就一家一户动员派活。”那时候白天要种地,或者躲鬼子,做鞋只能靠晚上。昏暗的煤油灯下,十几岁的张桂英总是和母亲一道忙碌。“军鞋都是用麻绳纳底,这样才结实。一个鞋底3600扣,7200针。母亲捻绳子,我纳鞋底。一干就是一整夜。”总是听见鸡打鸣,张桂英才能炕上打个盹,第二天晚上接着干。
由于表现突出,1944年8月,19岁的张桂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11月,吕秀华也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7年,在姨妈介绍下,张桂英和刚刚参加完孟良崮战役的吕秀华结婚。
7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两位革命少年都已进入耄耋之年。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年代,对如今的生活,二位老人都觉得很满足、很幸福。“做梦也没想到,会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在他们胸前,两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金光闪闪的奖章,彰显着老人抗战的峥嵘岁月和无限光荣。(宋民 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