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京举行的2015中国循环经济十年峰会上,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发展循环经济应当改变过去财政依赖的状况,让循环经济真正创造经济价值,着重经济效益。中国化工报记者就此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获悉,石化行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风水宝地”,但至今经济性仍未能充分体现出来。
200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循环经济在中国生根发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表示,循环经济发展十年,成果丰硕,但问题也不少。比如原来的废物环保处理完全是把钱“朝水里扔”,而真正的循环经济应是把钱“从水里捞出来”,我们要的是循环经济而不是“循环不经济”。循环经济只有在技术经济上过关,实现真正的自我造血和自力更生,才有可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石油和化工业内不少人士对此深表认同。中国石化联合会化工园区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一个项目、一条生产线的盈亏状况好分析,比如贵州开磷集团建设了高强度耐水磷石膏砖和磷矿伴生氟、硅、碘等元素综合利用生产线,年创效近2000万元。但从一个企业和行业的整体来看,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账还是比较混沌,真正摆脱了外部投入和“输血”实现自主滚动发展壮大的案例还是比较少,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性从整体来看仍然不具太大吸引力。在他看来,这主要受限于缺乏好的技术和活跃的市场,有些企业和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还会受到地区的限制,无法让废物再利用产生更高的价值。
上海化工园区、南京化工园区等是我国最早探索循环经济的化工产业聚集区,成效也较为突出。据上海化工区管委会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上海化工区搞循环经济不是政府行为而是市场行为。比如,为处置园区内的危险废物,构建闭环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以市场化途径引进了两家资质高、能力强的危废处置企业,他们与园区内的产废企业签订合同,根据废物成分定价,进行配套处置。产废企业就近且低成本解决了危废处置问题,危废处置企业从废物中淘金实现了持续稳定盈利,可谓一举多得。
多位化工业内人士形象地比喻,化工产业链好比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这样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最理想的,未来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潜力巨大。当前,要破解发展循环经济“不经济”的问题,第一有赖于加快产业园区化的进程,第二有赖于加快开发一大批好的技术和路径,第三则要更加倚重市场化发展,让市场的力量而不是政府意愿或企业一己之力来驱动循环经济发展。
业界观点
市场化专业化是方向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实现“十三五”循环经济更好发展,从国家角度看,首先要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包括设立国家环保基金以及国家生态银行,给工业企业治理污染提供绿色贷款和资金支持。另外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价格杠杆,让做得好的企业得到实惠,提高他们治理污染的积极性。针对工业企业还应引入第三方治理。过去的“谁污染谁治理”,不仅治理不到位,还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未来应该真正让环保公司来进行污染治理,让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和外部的环保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国家污染物总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组长、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技术标准委员会主席夏青: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循环经济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模式,将迎来极好的发展时机。节能环保产业应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力军,重点打好绿色循环牌,强调污染源头治理和废弃物高效利用,用市场化的手段消除污染物、创造价值和效益。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按照国家的规划部署,“十三五”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总产值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元。依托政策指引和日益成熟的绿色循环技术,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即将进入蓬勃向上的新时期,以市场化运作实现循环经济效益的理念正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共识。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