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最关心的“十三五”能源规划剧透在这里!

   2015-10-28 中华石化网中国能源报

58

核心提示:10月26日,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十三五”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能源“十三五”规划是

10月26日,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十三五”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能源“十三五”规划是重中之重。

据悉,我国能源发展和改革的战略导向已基本明确,主要集中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源体制改革上。在细分领域里,国家能源局官员也在近期透露了相关规划内容和方向。

据了解,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是国家制定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起草阶段,而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报等工作将于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开展。

Part 1 顶层设计

首要任务:控制煤炭消费

国家科技部高新司能源处处长郑方能曾透露:“我国已经进入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机遇期。‘十三五’将加快建设安全、清洁、高效、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首要任务便是控制煤炭消费,并加强煤炭清洁利用,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

总体思路:优化能源布局

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曾对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思路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面对我国能源发展中出现的两大矛盾——供需逆向分布、能源与水逆向分布,“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对能源布局进行优化。

面对能源赋存条件的限制,“十三五”规划的能源生产布局依旧是“五基两带”,即东北、山西、鄂尔多斯、西南、新疆5大能源基地,核电及海上2个能源开发带。

14个大型煤炭基地的产煤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在“十三五”期间将达到95%以上。由于煤炭供给过剩,因此对煤炭基地的规划将划分层次,区别对待。优先开发蒙东、黄陇和陕北基地,巩固发展神东、宁东、山西基地,限制发展东部即冀中、鲁西、河南、两淮基地,优化发展新疆基地。新疆基地将在“十三五”之后发挥更大作用。

“十三五”期间规划投产的重要煤运铁路是蒙华铁路,到2017年,这条铁路年运能将达到1亿吨,远期达到2亿至3亿吨。初步测算,蒙华铁路运送的煤炭每吨大约可以节省运费200元,相当于每千瓦时电价便宜0.1元。何勇健表示,作为专用的动力煤输送通道,蒙华铁路的建成将对我国能源布局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能有效缓解华东地区缺电的问题。

今后,东部地区依然可以建设新的煤电项目,只是条件更为苛刻——必须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而且煤炭消费总体规模不得扩大。

核心内容:能源安全&利用效率

一位参与某项“十三五”能源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人士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说:“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是‘十三五’能源规划的核心内容。环境资源问题和节能减排压力迫使传统能源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而产业转型升级将是能源产业的主心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构建发达现代产业体系。”

上述人士还表示,“十三五”能源规划只是一个导向,各前期问题的研究者虽然会根据预测设定主要污染物、电力、煤炭、油气、新能源等行业发展目标,但目标会随行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

Part 2 细分领域

1煤炭:控制消费总量

据了解,“十三五”将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重要任务,其中煤炭作为控总量的重点,消费比重将从目前的66%降到60%以下。

煤炭消费量控制的重点将落到经济发达省(直辖市),主要方式是大气污染防治。

从消费总量看,煤炭在“十三五”期间仍然是发电的主要燃料,因此煤炭利用的发展方向将被引导至集中高效燃烧上来,减少散煤燃烧将成为目标。

煤化工是否要发展在业界争议较大,但从顶层设计思路看,现阶段煤化工对国家战略上的意义重大,还需要有序发展。“一是提供战略储备,二是在油气紧张时,煤制油气可以作为替代能源保证应急需求,三是增加我们在国际谈判中的底气。”何勇健说。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晓林近日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西北片区衔接平衡会上指出,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能源发展总体方向,科学谋划“十三五”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要认清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坚持科学调控煤炭总量,加快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发展,更加注重煤炭科技创新,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编制好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导“十三五”时期煤炭工业科学发展。

2油气:基本实现市场化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曾坦言,“油气行业‘十三五’规划可能是近期几个规划中情况最复杂、最难编制的,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对气候变化、世界能源供应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等背景下,‘十三五’能源需求可能没有我们之前预期的那么多,实现此前设定的目标难度较大。”

据他透露,国家能源局目前正在编制《油气行业“十三五”规划》,将按照“稳油增气”的原则,着重解决天然气价格和市场规模的问题。在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油田采油率的同时,将加快深海油气和非常规油气的开发。此外,油气改革也将加速推进。“十三五”期间中国油气行业有望基本实现市场化,交易中心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可以公平接入。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钱兴坤也认为,“十三五”期间全球石油需求年均增速为1.1%,2020年将达到9900万桶/日,而供应能力年均增速为1.4%,2020年将达到10500万桶/日,供应能力高出需求600万桶/日,2020年前国际油价相对低位运行,总体趋势是前低后高,但难以回到历史高位,预计2020年国际油价将在80美元/桶。

中国油气市场将进入转折期,呈现出低价格、低回报、低投资和低成本的特点,这也为“十三五”目标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最初的规划,未来油气产量将呈现“稳油增气”的态势,统筹推进八大石油生产基地开发和九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开发,尤其是加快非常规油气和深海油气的发展,2020年天然气供应量要达到4000亿立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上升到10%。

“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和治理雾霾力度的加大,为开发天然气市场提供了基础,但是规模到底有多大需要认真研究。在制定‘十二五’目标时,提出今年天然气供应量要达到2300亿立方,但估计实际到不了2200亿立方,完成‘十三五’目标难度也比较大,这背后是经济减速、气价不合理等诸多原因,气价不是越高或者越低越好,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形成机制。”张玉清介绍说。

目前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牵头制定的《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形成初稿且正在加紧完善,有望在年底亮相。“十三五”期间,油气产业的上下游各主要环节都将进行市场化改革,在勘探开发及进口放开、管网独立的同时,将形成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3电力:绿色化、智能化、市场化

何勇健曾在《中国能源报》刊发《“十三五”电力规划应强调系统优化》(点击标题直达图文页)一文。文中指出,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构想,标志着我国进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时代,对能源规划特别是电力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十三五”时期亟需对电力规划进行革命性的调整和创新。

他指出,“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电力发展仍有较大的增量空间,应当适应新常态,树立系统、全面、协调的规划理念,建立“全国一盘棋”的统一规划机制,采用综合资源规划等方法,统筹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打造高效、智能、安全的现代电力系统,全面提升系统效率、经济效益和环保水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曾表示,未来每年项目的开工和投产规模要合理控制、逐步减少,同时优化结构,适度提高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的比重,并加强调峰电源和电网建设,在2015年至2020年,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同时跨省跨区的通道建设也会增加。

4火电:合理调控煤电装机

“十三五”及未来较长时期,火电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从电力供需平衡分析,目前已核准和发路条火电项目的发电能力已超过“十三五”新增电力需求。

按照非化石能源优先发展的原则,扣除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后,“十三五”留给火电的增长空间仅为9000亿度左右,新增火电装机2亿千瓦(按平均利用4500小时测算)即可满足需求。而目前全国火电机组核准在建规模1.9亿千瓦,已发路条约2亿千瓦,若放任这些项目全部在“十三五”建成投产,则2020年火电将达到13亿千瓦,比2015年增加3亿千瓦左右。

何永健指出,如果“十三五”电力规划不对煤电进行合理调控,2020年煤电装机可能会超过我国长远所需要的煤电总装机峰值,也即意味着煤电机组永久过剩。这是“十三五”规划与以往任何五年规划都不同的特点,需引起高度关注。

5核电:内陆核电有望破局

据报道,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另据日媒最新报道,中国政府已决定在2016年开始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以每年6~8座的速度新建核电站。为引进自主开发的新型核电站将投入共5000亿元资金,到2030年前,力争在发电能力和运行数量方面超过日美,成为世界最大的“核能强国”,此外“走出去”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

关于内陆核电,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此前曾表示,“十三五”期间核电建设将主要开发东部沿海,“中部会适当开发一两个。”

“十三五”期间核安全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国防科工局核应急安全司巡视员许平表示,“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是核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实际应对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任务是完善法规标准预案体系、推进核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核应急关键技术研究、加强核应急培训和演习演练、深化核应急国际交流与合作。

6水电: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是重点

201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电发展的重点为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按十三大水电基地划分,在2015年和2020年十三大水电基地的总体开发程度分别达到55%和70%。我国水电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

7风电:淡化装机目标

“十三五”风电规划将淡化装机目标,重在调整政策,并重点解决补贴资金、弃风限电问题。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十三五”风电规划目标、电价和政策措施还在研究中,未最后落定。规划目标下限是不低于“十二五”时期年度市场增量;不限电地区建设规模上不封顶。

“十三五”风电工作重点不是规划目标,而是“稳中求进”,保持政策稳定性,具体包括:装机目标不低于“十二五”时期年度市场增量;项目布局集中与分散并举;完善补贴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落地。“十三五”会积极拓展的领域包括:消纳能力充足的地区建设规模上不封顶;推动技术进步,促使风电成本下降;在行政管理领域进一步简化风电项目的市场准入等。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认为,“要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的目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至少要达到7.5—8亿吨标准煤。按现有工程进度折算下来,到2020年,水电新增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核电新增发电量2000亿千瓦时,风电新增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太阳能新增发电量1000多亿千瓦时。”

“十三五”是我国关键的转型期,经济转入新常态,能源也将转入新常态。在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看来,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要实现两大转变:高补贴政策依赖模式向低补贴竞争力提高模式转变,以及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转变。

8光伏:降补贴、降成本

“十三五”光伏规划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尤其要扩大分布式规模,并重点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全产业链竞争力。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近日在2015光伏领袖峰会上表示,“目前光伏行业处于关键转型期,要实现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型发展,实现高补贴政策依赖模式向低补贴竞争力提高模式转变。”多位与会专家预计,“十三五”将真正成为市场大浪淘沙的阶段。

梁志鹏也强调,“十三五”时期光伏行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实现产业升级。“我们现在已经在尝试加大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的建设规模。今年已经启动了大同100万千瓦的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后面还要启动好几个,到明年我希望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规模达到300万千瓦以上,甚至更大一些。”梁志鹏介绍,光伏领跑者计划意在通过扩大先进产能规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9节能环保:更加强化约束性指标

一位参与某项“十三五”能源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不愿具名人士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更加注重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安排,节能减排等多项约束性指标会只会加强,考核问责制度更加严格。”

“国家在做‘十三五’规划时不会在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方面‘放水’,只会更加强化约束性指标。”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曾在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

近日,人民日报发布“十三五”规划十个目标,生态文明首次被作为目标之一写入规划。

“环保”十三五规划将涉及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内容,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创新的方式打通困扰环保领域的资金问题,最大程度的带动社会资金,为PPP模式的长期稳健发展提供基础。此外,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方向有望被推进,环保企业将向着更加专业的环境服务商方向发展。

10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

22日,国家发改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秘书长陈东升表示,“十三五”的重点是要解决新能源汽车在补贴减少或没有价格补贴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良好运营、获得市场能力的问题。在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应该是发展最快的一个品类,到2020年,国内汽车新能源的总量能达到200万辆。

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执行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岑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十三五”战略规划布局,将由基础科学问题、系统集成技术、共性核心技术以及集成开发与示范四部分组成。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未来3到5年,将保持100%的增长速率。

据欧阳明高介绍,“十三五”电动汽车科技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科技体系和产业链技术系统,实现各类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促进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欧阳明高强调,“十三五”电动汽车规划将继续坚持“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开发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超前研发下一代技术,完善电动汽车产业链,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

“十三五”电动汽车规划,将沿承此前发展确定的指导思想,继续坚持“三纵三横”的基本技术体系,即纵向发展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力系统,横向发展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电子控制与智能技术。整体规划将针对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际状况,从基础科学问题、系统集成技术、共性核心技术以及集成开发与示范四个方面,设定并攻关各专项中的重点任务。

以上内容综合自:中国能源报、经济参考表、能源观察、科技日报、中国煤炭报等。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