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业“十三五”有哪些新打算?

   2015-11-10 中华石化网农资导报

48

核心提示: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这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这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出台的纲领性文件,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该建议指出,当前中国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到2020年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议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做了指示。建议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农资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5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可以说是化肥行业在“十三五”来临之际的未雨绸缪。意见指出,当前中国化肥行业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推动行业化解产能过剩、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和优化原料结构、推动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提高创新能力、提升节能环保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中国化肥行业“由大变强”。化肥行业在“十三五”时期如何进行转型升级?记者进行了如下梳理。

氮肥:控制总量 优化结构

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起草的《氮肥“十三五”发展指南》初稿中,将“严格控制总量、改善原料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提升节能环保水平、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定为氮肥六大发展愿景。

愿景一,严格控制总量:氮肥总产能6100万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到2020年,中国氮肥总量年均保持0.3%微幅增长,氮肥产能目标6100万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

愿景二,改善原料结构:非无烟煤合成氨产能占比24%提升至40%。继续推进合成氨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提高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产能比重,支持部分有条件的气头氮肥装置承担天然气调峰任务,并执行可中断气价政策。到2020年,采用非无烟煤的合成氨产能占比从目前的24%提升至40%左右;以常压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占比从目前的51%下降至41%;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占比从目前的22%下降至17%。其余2%为以焦炉气为原料。

愿景三,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增值尿素和尿素硝酸铵溶液(UAN)。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环保的新型肥料。到2020年,传统单质尿素用量要实现一定程度的减少,增加增值尿素、尿素硝酸铵溶液等新型氮肥的用量,提高传统氮肥利用率约10个百分点。到2020年,增值尿素、尿素硝酸铵溶液、脲铵氮肥、农业用改性硝酸铵和硝酸铵钙等复合氮肥要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愿景四,提高技术水平:建一批达世界先进水平的合成氨生产企业。加强先进煤气化技术、净化技术的推广和大型合成装置的开发,优化固定层间歇煤气化生产工艺,较大幅度提高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20年,大中型氮肥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目前的不足1%提高至1.5%,建设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合成氨生产企业。

愿景五,提升节能环保水平:所有合成氨企业能源消耗达到指标要求。到2020年,所有合成氨企业能源消耗水平达到《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指标要求,其中70%的企业达到对新建企业准入值要求。所有合成氨企业吨氨排水、氨氮、COD达到《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指标要求。

愿景六,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向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的服务型企业转变。从制造型企业转向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持的服务制造型企业。提升氮肥生产企业营销水平,构建以氮肥生产企业为核心,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等相关单位配合的肥料销售服务体系。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培育5~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氮肥企业集团。

磷肥:瘦身强体 贴近终端

2015年,来自磷复肥行业内外变革的力量是从未有过的强烈。化肥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扶持政策逐个退出;竞争白热化,实力企业攻城掠地,产能过剩下的淘汰赛更加激烈;种田大户崛起、农资电商杀出江湖,渠道混战来势汹汹。“十三五”,可以确定的是,磷复肥产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要么挟资源、规模优势;要么挟营销、服务优势;要么挟品牌、产品优势。全行业将不可阻挡地向集中化和由大到强的方向迈进。

化解产能过剩首先将成为磷复肥行业“十三五”头号任务。根据工信部《意见》要求,到2020年,磷肥产能要实现零增长,基本维持在现有水平,但由于缺乏“刚性”的处理手段和“柔性”的善后处置政策,企业退出缓慢;伴随着磷矿资源的深度勘探开发,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热度依然不减,重复建设的势头在磷资源集中地区仍屡增不减。

《意见》指出,一是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原则上不再新建新建或扩建湿法磷酸及配套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装置;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严把环保关、能耗关;三是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上下游一体的产业体系及横向跨行业的肥化企业联合。同时,《意见》还提出,要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化肥资源短缺的国家投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转移输出部分优势产能。

产品结构调整也将是磷复肥行业“十三五”的主攻方向之一,因为产品结构调整既是化解过剩的需要,也是现代农业倒逼所致。工信部《意见》对此也提出了量化的指标: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力争到2020年,中国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总体化肥使用量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意见》还为此罗列了未来一段时期大力推广的品种名单:鼓励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重点是掺混肥、硝基复合肥、增效肥料、缓(控)释肥、水溶肥、液体肥、土壤调理剂、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等,包括稳定性肥料所需要的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等添加剂和液体复合肥所需要的工业磷酸铵、聚磷酸铵、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优质原料。

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磷复肥与市场和用户贴得越来越近,围绕农业开发相应产品成为大势所在,更应该成为磷复肥行业转型的出路之一。就下游农业而言,目前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紧张要求开发省工简便和复合化的肥料,比如缓控释肥、水溶肥、专用肥等。二是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倒逼化肥不断走向高效化,减少浪费和污染,保障粮食数量和质量双重安全。这就要求研究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发展改良土壤、改善作物品质的新型肥料新品种。

2015年,农业部提出实施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一方面化肥要减量化,一方面还要保障农业生产,事实上这是倒逼化肥行业向绿色化方向迈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在施肥方式和农化服务上发力之外,产品创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毋庸置疑,“十三五”期间,产品创新是磷复肥行业一个很大的课题,服务也将成为磷复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钾肥:内外并举 科学发展

相对于氮肥、磷复肥,中国的钾肥产业没有过剩困扰,产业集中度业最高。但是,面对“十三五”提出的新要求,业界认为,科学布局、优化结构、加大利用境外资源力度对推动中国钾盐钾肥工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期间国际钾肥贸易商将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国际和国内钾肥供应商不应是竞争关系,钾肥进口谈判前提是合作共赢。在“十三五”期间,中国钾盐钾肥工业的重点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依托中国青海和新疆的钾盐资源优势,建设布局合理、科学发展的钾肥核心基地。落实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选取重点政策支持项目,加快境外钾肥基地建设步伐,重点推进刚果(布)、哈萨克斯坦、加拿大、老挝等地大型钾肥项目,提高对全球钾肥市场的影响力,保持国内市场稳定,在价格合适时加大进口钾肥的储备量。保证钾肥钾盐产业“绿色”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优化钾肥产品结构,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提高产量和品质以及环境友好的要求,发展氯化钾、硫酸钾、钾镁肥以及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水溶性好的高附加值肥种。针对中国土壤酸化板结日趋严重的现状,开发碱性含钾多元素矿物肥。

三是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全面推行绿色生产。重点研发可溶性低品位固体钾资源的开采与利用、难溶性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可溶性钾资源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加工型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海水提钾“升级版”生产技术。开发钾长石等难溶性钾矿制含钾多元素矿物肥料产业化技术和装备。

四是借力“一带一路”政策的春风,实现“一进二出大物流”。“一进”就是在价位合适的情况下大力进口氯化钾,包括境外基地产出的氯化钾;“二出”是指颗粒状硫酸钾、硝酸钾等钾肥品种和钾肥技术、设备走出国门;“大物流”指引进大资本形成国内仓储与物流环节的“绿色”结合,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