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记物探研究院东濮西南洼勘探研究项目室主任李勤英

   2015-12-30 中华石化网中原石油报

82

核心提示:在领导眼中,她是兢兢业业、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专家;在同事眼中,她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科研带头人;在女

在领导眼中,她是兢兢业业、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专家;在同事眼中,她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科研带头人;在女儿眼中,她是敬业奉献、忘我工作的好榜样。

留着齐耳短发,面带温和笑容,面对大家的称赞,物探研究院东濮西南洼勘探研究项目室主任李勤英始终有些害羞,她更愿意称自己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赞扬与肯定都是大家的鼓励,脚踏实地工作才会让我感到安心和充实。”李勤英说。

师傅的教诲铭记一生

虽然过去近30年,李勤英至今铭记第一任师傅郑昌莹的教诲。1987年,大学毕业的李勤英被分配到中原油田工作。刚到单位,李勤英跟随师傅熟悉日常工作。可日子不长,她就有了烦恼:大学学习的地质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李勤英有些焦虑和迷茫,这时,师傅郑昌莹语重心长地开导她:“国家和油田培养勘探科研人员不容易,你们一定要趁年轻好好钻研,争取多给咱油田找点油……”

朴素的话语凝聚着老一辈勘探人的追求与梦想。“研究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科研生产中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千回百转之后总能见到曙光。这种经历不仅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还能磨炼一个人的毅力。”师傅的开导,她不曾忘却。

上班时,李勤英主动请教师傅各种专业问题;业余时间,她阅读大量的专业文献和书籍,坚持做好学习笔记。不久之后,李勤英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参与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垂直地震剖面法”的研究机会。她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大胆地应用到实践,与师傅们一起进行科研攻关。最终,该项目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困难重重不言放弃

12月20日晚上8点,李勤英还在电脑前修改构造解释方案,此时手机响起一阵清脆的提示音——女儿清清给她发来关爱短信:老妈,又在加班?感冒药记得按时吃!

“妈妈最近感冒了。她很忙,要是不提醒她按时吃药,她准把这事给忘了……”摊上这么个工作狂的妈妈,女儿清清没少操心。李勤英在生活中有些“大条”,但在钻研进取、不言放弃方面,给女儿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2005年,油田勘探进入低迷期,而高精度地震技术正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力“武器”。李勤英所在的项目室接到了解释高精度地震资料的任务。面对技术指标要求高、地质特征复杂等困难,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李勤英身上的压力很大。办法总比困难多,李勤英给自己打气。白天,她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解释方案;晚上,她归纳整理,总结成果认识。

“我们不断查阅资料和文献,调试了上万次的参数……”李勤英回忆说。

那段时间,李勤英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

一天晚上,李勤英正在专心加班,突然感觉有人从背后紧紧抱住了自己,回头一看,竟然是女儿清清。孩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给你打了快20个电话了,你为什么不接?我还以为你出事了……”李勤英这才想起来因为下午开会,她把手机调成静音了,让女儿虚惊一场。

经过不懈努力,李勤英和她的团队终于研究出低序级断层解释等多项特色技术。这个技术为在马厂地区部署十多口探井和开发井提供了构造地质依据,为在文明寨油区部署20余口开发调整井提供了构造及储层依据。

一路追寻,一路芬芳

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大家一起走。这是李勤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

2014年,石油行业开始进入“寒冬期”,油田对勘探项目进行调整,针对东濮老区的勘探开发实际情况,分区块设立了11个油气勘探地质研究项目。西南洼作为东濮凹陷勘探程度最低的区块,承载着老区资源接替的重任。李勤英所在的项目室承担了该区块的地质研究工作。

“这个区块的钻井数量少,且分布不均,地质资料缺乏,地震资料品质差,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们对该区块的深入研究,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李勤英说。

从第一口井的地层划分,到第一口井的层位标定,再到对第一张地震剖面图的分析,李勤英和同事们一年内完成了600多平方千米的构造解释,重新发现落实了6个有利目标区。

现在,李勤英也会把当年师傅的那句“争取多给咱油田找点油”的嘱托讲给她的徒弟们。这些年,依托“导师带徒”这个平台,李勤英把自己积累的所有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人。她带出的10多个徒弟都成了勘探科研领域的技术骨干。(中原石油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