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油田采油二厂新庄采油管理区王集油田,再次见到2014年度油田劳动模范李协宽,感觉他比过去憔悴了许多。
李协宽,在王集油田工作了22年,担任采油14队队长近9年,今年的“扁平化”改革中,他变成了新庄采油管理区生产运行中心副主任,分管王集油田的生产运行工作。
“虽然还是原来的工作地点,但岗位不同,职责不同。”谈到体制机制的变化,李协宽直言不讳,“说实在话,与自己朝夕相处了20多年的采油队没有了,当时心里面有些失落和迷茫。”
体制机制改革后,王集油田原有的12个班站、3个单井点合并成了3个中心站,由新庄采油管理区直接管理,原来的副队长担任站长,行使全面管理职责。
“虽然过去的队长、副队长算不上多大的‘官’,可毕竟还管百十号人。”在采访中,也有员工为他们的队长、副队长“打抱不平”。
“无论体制怎么变,原油生产不能停。”职务和岗位的变动,李协宽没有过多的想法,“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新模式运行的深入,各种难题接踵而来,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在慢慢的交谈中,李协宽列举了几件最让他“闹心”的事。
人员技术素质跟不上。王集油田今年先后清退外用工83人,从水电厂、通信公司等单位转岗53人。人员减少六分之一,转岗人员占三分之一。转岗人员对采油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几乎是零。
站长综合能力跟不上。副队长担任中心站站长,管理区域、人员发生变化,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发生变化,站长一时适应不了新的管理模式。
团队协作意识跟不上。王集油田线长、面广、井点分散,不少工作需要协作、联动。3个中心站自主管理后,出现了“各扫门前雪”现象。
“今年油田开展的主题活动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李协宽深有感触地说,“低油价的寒冬期,改革是大势所趋,转变观念势在必行。”
李协宽率先“醒脑”,带头学习油田领导讲话和主题活动贯彻文件精神,率先“亮丑”,带头“三找三比”,率先“红脸”,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白天,他到井站与员工座谈,晚上,他与骨干谈心,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员工认清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引导大家转变观念,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共度“寒冬”。
他精心为转岗人员制订培训计划,从安全技能、风险防范培训入手,提升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从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入手,提升工作技能和操作水平;做好传、帮、带,教会一个,顶替一个,离开一个,实现了新老员工的平稳接替,确保了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不受影响。
他从提高站长综合素质入手,一方面给几个站长交流交心,传授经验、明确职责,一方面到站上帮他们捋顺关系、划分责任,并坚持每周参与他们的生产会,督导会议质量和主要工作落实情况。在他们出现疏漏时,及时补台,遇到难题时,出面解决,遇到麻烦时,主动担当,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
“过去管好生产协调,保证生产运行平稳,就OK啦! 现在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了,只管好生产是不行的,我也得跟上改革步伐,抓紧学习队伍管理。”经过李协宽的潜移默化,原生产副队长、现任中心站站长的郭付明的心态有了明显的变化。
9月份,王105转注水井,由于是蒸汽管线再利用,需要对保温层剥除回收1400米,工作量大、工期紧,1号中心站人手又少,另外两个站的员工主动请缨,组成突击队参与会站,确保了该井转注进度,节约成本1.7万元。
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以及李协宽的言传身教,员工的观念在转变,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在增强,“岗位靠竞争,工资自己挣”的理念深入人心,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的人多了,不找借口、主动工作的人多了,注重效益、建言献策的人多了,各项工作的开展逐渐走向正轨。
看到队伍和员工的变化,李协宽心里热乎乎,他的“闹心事”也变成了“暖心事”。(单朝玉 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