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站在马路边等着送班车,寒风从领口、袖口、裤口往里灌,搭乘送班车赶往偏远的井站——九区净化处理站。
这个由5个人管理的井站南距塔里木河15Km,距采油一厂生活基地25Km,日产天然气80万方,外输凝析油260吨,年产气3亿方,外输合格凝析油7.26吨,四周无人争地盘,是一座独立的大“豪院”。
五名职工,一套80万方的处理装置,一名保安,三条狗,前后左右六个门,还有一只跟随巡检的猫,这是初到九区净化处理站留给我的影响。
搭上送班车,车内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热闹的气氛驱散了冬日的寒冷,他们是同事,更是兄弟,像拳头一样,松开了各有所长,握紧了就是一个铁拳。
十三年的军营生活让班长鲍军养成了一个早起的好习惯,每天早上8:00准时起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挨个叫兄弟们起床,洗漱、吃早餐,9:20准时从厂里出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来到了自己的“地盘”,和夜班交接完班,老鲍第一件事就是开早会。
“进装置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带好检测仪、对讲机,保持沟通畅通;关键节设备、节点巡检要细致,参数要密切关注;呼吸器使用完后,要记得观察气瓶压力,压力不足,及时更换。”老鲍得的班会就是三句话,句句不离开安全。
九区净化处理站有十多口单井来气,进站天然气具有“含硫高、含蜡高、压力高”的三高特性,安全工作不容忽视,装置的运行参数的波动范围很小,一疏忽,就会造成全装置放空停产。
“七个显示屏,既要注意装置的生产参数,同时要兼顾单井的远程监控和巡检。”DCS中控操作岗职工蒙阳说。
一套80万方的装置,2万多平的面积,上百台设备仪器,千条管线、万块表,除去一个班长、一个中控,只有三名操作人员,既要操作,又要巡检。
刚上班职工郑翔铭和于亚庆背着6公斤的正压式呼吸器、拿着F扳手、大布、手套、报表开始了第一轮的巡检,由于天气的原因,阀门上、表盘上落了一层厚厚的霜,他们挨个擦拭,一圈下来花去了55分钟,额头上结了一层白白的霜花。“装置不耍性子还好,有一点伺候不到位,那就把人折腾死了。”职工郑翔铭笑着说。
“这个压力怎么不对劲,是不是冻了,你先看着,我去看看。”班长鲍军对中控操作员蒙阳说,鲍军是班长,中控他必须要亲自盯着,看见远传压力出现了问题,鲍军端着自己的水杯,接了一杯开水,拿着保温棉来到了装置区,把开水慢慢地浇在压变杆上,摘下自己的手套擦干了上面的水分,拿起保温棉开始给压变做保温。气温零下17℃,但我转着圈跺脚时,我才发现鲍军光着手在为压变做保温,他发现我的惊讶后,他本能的抬头看了我一眼,我发现他已经冻的鼻涕都流下来了,他尴尬地低下头,说了一句“今天真冷”。
中午12:50分送饭车来了,两个人出去拎进来了五个人的饭,每天的中午饭都是用塑料袋分装好,用车从25公里外的生活基地送来的,五个人一个站,中控离不开人,吃饭的时候,只能有四个人搭伙,一个人看着中控单独吃, “去吧,到隔壁和他们一起吃去,我看着。”鲍军打发蒙阳到隔壁和其他人合伙去,自己打开一份饭,边吃边看着中控的7太显示屏。
零下十几度,四十多分钟的车程,用塑料包装袋分装好的菜和饭,“饭凉了吧,以前不是配了个微波炉吗?怎么不热一下了。”
“还热着了,塑料袋装着了,塑料袋有保温作用,微波炉是刚投产时配的,现在坏了。”鲍军说。
吃完饭,鲍军将剩下的饭菜和骨头分给猫和狗,那是他们的小伙伴,“前面配电间老鼠多得很,我们就养了一只猫,小家伙还真管用,现在跟我们混熟了,我们巡检的时候他也跟着巡检,三只狗就是一支巡逻队,平时都在外面巡逻。”鲍军对小伙伴的表现很满意。
“今年过年可以回家,就可以和家人一起过年了。”职工于亚庆很高兴。
“今年油价低迷,天然气价格还不错,马上就是2016年了,明年的产量任务也快下来了,我希望明年我们站多产天然气,争取天然气再超产。”班长鲍军满怀信心。(丁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