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实的身材,憨厚的神态,朴实的人物,常年一身红工衣,干起活来不惜力。这就是李树才给我的印象。2015年因表现出色,他被光荣地评为厂十大劳动模范。
1971年3月21日出生的他,年逾中旬,现任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华北对外项目部生产运行中心组长。参加工作20多年来,李树才默默奉献在采油一线,曾多次担任班长、站长、支部书记等职。作为兵头将尾,李树才争活不争名利,让利不让是非,是干部职工心中的“骆驼祥子”。
自2013年4月份调入华北项目部甘肃陇东采油管理四区后,先后担任维修班长、生产运行中心组长。外闯市场,征战西部,风沙黄土,吃住一处,重重困难的艰苦条件下,一些人忍受不住寂寞和艰苦,争相调回,而李树才不为所动。他先后带领维修班、生产运行中心员工因陋就简,白手起家,安全建成了8个临时发油点、搭建了10个遮阳棚、铺设了近1000米管线、安装了40多套山门、制作了80多套各种护栏……他带领的维修班在全战区组织的后勤保前红旗评比中,荣获了12面中的7面,先后5次受到区里、厂里嘉奖,被誉为扎根西部的“铁血汉子”。
艰难创业 砥砺前行
俗话说:“在家日日好,出门事事难。”2013年4月,是华北对外项目部开始组建的日子,当时驻地四周一片荒原,生活、生产物资设备短缺,条件十分艰苦,各种困难摆在大家面前。对此,维修班班长李树才信念坚定,积极与大家一起边组建边生产。
人生地不熟,站在路中间,却找不到北,平时连汽车大巴都很少坐的李树才,拿着手工绘制的地图和司机一个一个找井位。由于井距偏远,找一口井有时要多绕许多冤枉路,早晨出发,回来时经常是晚上八九点。就这样,李树才在陇东高原的“搓板路”上颠簸了近20天,才把所有的井位熟悉完。
李树才负责采油维修工作,他白天跑井,熟悉井位,晚上回到驻地,顾不上喘口气,急忙把单井资料记录下来后,又忙着和大伙打扫卫生,组建自己的食堂、基地。
远离中原,在这片土地上开采石油的李树才,仅仅用20来天的时间,就将100口单井的位置、基础资料牢记在心,并汇成地图,成了大家信任的油区导航。
挥洒汗水 收获甜蜜
李树才任维修班长。对外项目部的油井分散,地处偏远,坡陡沟深,上一次井中午赶不回基地在外边吃碗面是常事。
由于对外项目部单井的位置分散,为了节省高产井油水倒运费用,李树才带领维修班根据生产需要须多建几个发油点。
一个发油点,平均一年大概可以节省油水倒运费用10多万元。维修班不仅需要加工和安装各类管件和阀门3、4百次,还有许多管件、阀门、设备需要搬移上百次。为了赶超工作进度,李树才一次次用皮卡把上百米的管线和设备,送到几十公里外的井场上。盘山路,道窄,坡陡,紧挨悬崖,车辆只能缓缓前行。送一趟管线和设备,就要吃在路上,睡在井上。
送完管线、设备,李树才带领大家继续吃住在单井点上,一住就是十天、半月。靠着这样的工作进度和拼搏精神,一年下来,他们共安全建造了5个发油点,为区里节省了近百万元油水倒运费用。
今年1月29日,因HH73P63、HH73P27井管线长、跨度大、集输困难,急需安装电磁加热器。李树才带领4名职工,连夜奋战12个小时,克服天寒地冻管线沟不好挖、焊接位置狭小等不利因素,顺利完成2口单井、6个阀门和2台电磁加热器的安装任务,实现一次焊接、一次试压、一次投产成功,比上级要求投产时间提前了24小时。
担任维修班长半年的时间里,李树才带领维修班抢工号、建发油点、改流程、做山门、做护栏……,全区的标准化工作一举走在全厂前列,在区里组织的后勤保前红旗评比中,维修班荣获了12面中的7面。
辛勤耕耘 虽苦亦甜
2014年8月,根据工作需要,李树才担任对外项目部生产运行中心组长。面对生产运行中心繁多的工作,李树才始终坚持一丝不苟,严细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
今年10月份,新井HH74P76井场道路由于长时间下雨,造成道路部分雨水流进老乡农田两米多深的积水坑里,同时也把道路的一点油花带进了积水坑里。为了把油花捞上来,不污染农田,李树才跳进1米的坑里,用了2个多小时才把油花收完。
井站标准化检查是李树才每到一个井站必做的一项日常工作。检查时,他善于“鸡蛋里挑骨头”,检查十分严格、细致,时间久了,落下了“李较真”的绰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干劲儿,李树才负责的井站标准化工作在三季度被评为全厂第一名。一年多时间,李树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采油事业。作为一名中原石油人,李树才正埋头行走在甘肃陇东华北分公司采油一厂采油管理四区的采油路上,尽情挥洒着全身的热情和汗水,用自己脚踏实地的中原作风,撒播着中原的精神和风采。(王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