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称,有专家及相关部门提议国家出台煤炭行业最低限价措施,以缓解煤炭行业的脱困压力。笔者对此事的第一反应“都什么年代了,还要靠政府的最低保护过日子”,我个人判断:这个真的不可能,更没必要!
当然作为煤炭行业一员,近年来深感行业之苦,销售之难。也深刻理解行业协会对保护煤炭行业利益的种种举措。但谁也无法左右市场,特别是煤炭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提出最低保护价,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也不符合市场规律。所以本月上旬,在山西太原举行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座谈会上,有煤炭行业人士提出希望国家制定煤炭行业最低限价措施,保证煤炭行业的稳定运行。当场被有关领导否决:要用市场倒逼产能退出,不应出台限价。
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煤炭业的数据就是产能的真实数据,有说55亿吨、有说45亿吨,有说60亿吨,但是最近我们看到,煤炭“家底”终于亮相。根据中煤协近期对外公布的“摸家底”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产能总规模为57亿吨,其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产能为39亿吨,而新建及扩产的产能为14.96亿吨,其中有超过8亿吨为未经核准的违规产能。这组数据让我们感到的不是惊喜,不是乐观,而是深深的担忧:按照2015年煤炭消费量35亿吨估算,中国煤炭产能过剩22亿吨!
22亿吨!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来分析一下:它占正常需求量的62.8%,也就是说比正常需求多了62.8%!它接近煤炭需求7个半月的消费量,也就是说全国煤矿停产7.5个月仍然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要减少22亿吨的产能,如果按现有国有大矿每千万吨用1万人计算,要有258万煤矿产业工人转岗分流,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数据的背后,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出台,煤炭、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去产能”任务尤为迫切和艰巨。我们不可能指望国家会保护庞大而落后的产能,坚持价格市场化方向才是出路。那么,煤炭行业面临的如何在行业大战“僵尸企业”,这是去产能的关键,也是落实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手段。
首先,要用政策的力量把违规产能剔除市场。我们看到煤炭产能还有8亿吨是属于违规产能,之所经有违规产能出现,是前几年煤炭市场火爆时留下的,也是政府部门最有能力解决的产能。私挖、私采、没有生产条件、地方个人大干快上,一批违规的煤矿仍有的在生产,很多地方所以能售卖不开票的所谓“黑煤”就是违规生产,逃税漏税。特别是政府要下狠手、动真格,把违规煤矿彻底剔除市场。
处置僵尸企业,是供给侧的重头戏。什么是僵尸企业,它不产生效益,还要占有大量的资源,它靠银行的贷款简单维持生产,一旦银行停贷就会死亡,就象是戴了呼吸机的病人,其实已经是脑死亡,看似人活着,其它只要呼喊机一停,就马上死亡。僵尸企业也是如此。我们看到,国务院已经安排国资委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今年的第二大重点工作。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也是必须做的手术。毋庸讳言,煤炭行业有不少的僵尸企业存在。有的煤矿成本400元/吨以上,煤炭价格240元/吨左右,而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成本还有上升的压力,但国为有几千人的职工养活,银行贷款还不能停,这些矿还能够僵尸般的活着。资产负债率早已高达80%以上,它根本就不具备市场竞争的条件。但它却象硝基带着呼吸机的病人,死不了也活不成。煤炭集团也要重新考量市场,把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矿井彻底关闭。
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资金,安置人员。最近有消息称,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首期或将安排300亿元,主要用于钢铁、煤炭行业的“僵尸企业”即落后产能退出。煤炭行业要充分利用好政策资金,对资不抵债、对冗员过多、对扭亏无望、对持续亏损、对危险矿井、对落后产能实行彻底的关停并转。当然,在实施策略上,政策层面要强化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的硬约束,并且配合运用价格杠杆等经济手段,用市场的办法来推动化解产能过剩。以往政府拉郎配的重组,应该止手了。
为什么煤炭大矿不愿意减产,也有着太多的无奈。我们难以看到煤炭行业困境下,大型企业鲜见大规模的减产迹象,从另一方面使得煤炭行业的供需矛盾更加严重。就是煤矿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国家管理层面要改变对煤矿绩效的考核机制,不以产能论英雄,不以产量论强弱,而要造就供给侧的改革的要求,把清理僵尸企业、关停无效企业、分流转岗作为重点。还有必要在世界五百强中带着亏损的大帽子立足天下吗?
供给侧改革需要改什么?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去产能,这是大方向。从更深层次看,这轮煤炭市场下跌是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工业文明发展跃升的必然趋势,减少非化石能源、降低消耗也是大国家国际义务的担当。而煤炭企业要走出困境,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大落后产能退出力度,参与全球市场化竞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