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气温骤降。一阵寒风掠过,不禁让人瑟瑟发抖。
9点,笔者在采油三厂卫389井作业现场,偶遇作业9队队长谢玮,此时他正忙得满头大汗。原来,该井施工遇阻了。为排除险情,他一边配合测试队搞好现场测试,叮嘱职工连接好防喷管线,一边检查防渗布铺设情况。
该队职工说,一切工作都要以高质量、高效益为标准,如果不能及时排除险情,该井可能中途完井,意味着他们今天的活儿白干了。
该队党支部书记向建军说,这支作业队以前曾是“金牌队”,2015年上半年,因管理松散、员工思想涣散、检查扣分多等原因,遭遇“滑铁卢”——在月度排名中列为“老末”。
去年7月,谢玮来到该队当队长。当时正赶上厂里进行油公司体制机制改革,队里外闯市场走了5人,只剩下24人。面对国际油价低位振荡、生产成本大幅度压缩、作业工作量减少、队伍严重缺员的形势,谢玮感到压力巨大。
“那个时候,我经常以‘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为话题,与职工展开讨论。每到这个时候,你就能听到队伍中不一样的声音。”谢玮说,他也因此从中找到了带好队伍的方法。
为打破过去职工吃“大锅饭”的格局,谢玮结合油田提质提效的要求,参照厂绩效考核政策,对基层油料使用、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同时加大对队干部、技术人员的考核力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与此同时,为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益,谢玮还要求每个职工在施工前,严格对照当班工序进行成本核算,做到“先算后干,低无效工作量坚决不要”。此举,有效避免了重复性工作,提高了单班工作效率。该队每班起下管杆数量由原先的260多根上升为目前的350多根,工作效率提升34%以上。
除此以外,谢玮针对个别职工思想涣散、不愿在作业队长呆等思想实际,通过沟通交流,找出问题的症结,悉心开导劝说,打消了这些职工的顾虑,使他们重拾了工作信心。去年年底,该队有宋小宝等两名职工被评为厂“先进员工”。
“我们队的效益也从原先的‘老末’一路跃居至前3名,职工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谢玮说,收入的增加,让他们信心倍增。去年年底,该队还被授予厂“创新创效先进基层队”荣誉称号。
从原先的“老末”到如今进入效益前3名,该厂作业9队的转型之路,是采油三厂职工面对低油价的新常态,直面困难、勇于进取、改革创新、破冰前行的一个缩影。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关键是要在困难面前,找出问题的症结,制订对策,发奋图强,通过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工作创新,为打赢“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攻坚战积累经验。(中原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