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利好石化

   2016-02-16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52

核心提示:国家发改委2月13日披露,《“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经印发。《规划》明确了京津冀

国家发改委2月13日披露,《“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经印发。《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互联互通、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9方面的重点任务,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石油和化工业内人士认为,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有利于石化科技资源的对接落地,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势互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受益最大,有望率先突破。

该《规划》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规划》共提出了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建设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等9大重点任务。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表示,当前是石油和化工行业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规划》的发布为石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资本、生产、科技、人才等在更广的区域范围内流动和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迎来重要契机,石油化工及相关联产业的一体化建设、化工园区化发展也面临难得机遇,从而推动当前的产业结构显著调整优化。总之,《规划》的发布对于石化行业是一个促发展、上台阶的重要机遇,京津冀石化行业要在侧重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加快危化品企业搬迁与改造、园区化集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等各项工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想提出近2年来,石化行业的探索实践在不断深化。从已有的探索来看,产业转移、园区化与基地化发展、科技资源对接、共同治霾是四条主线,也可以说是取得的最重要经验。

王孝峰指出,实践表明,这四条宝贵经验是经受住了检验的,“十三五”时期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多出成果。此次《规划》也提出,要探索建立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对石化行业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而在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机遇尤为重大。据了解,京津冀地区在膜材料、硅材料、先进陶瓷、磁性材料和特种纤维等领域均具有较大优势,未来有望率先发力,引领区域石化产业协同发展、转型升级的浪潮。

河北保定市委副书记党晓龙指出,保定具有发展化工新材料的独特地理、人才、科研等优势,必将发展成为我国化工新材料的重要基地。保定将全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机。

新闻链接:石化协同发展的四个方面

在产业转移方面,2014年4月,北京凌云建材化工公司原料药碳酸氢钠项目整体搬迁转移到河北邯郸武安市,成为北京外迁企业,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进入实操阶段。自此以后,一大批北京和天津的化企外迁河北,依托河北伸出的橄榄枝和更优惠的土地、水电、税收等优势,谋划了一批高水平的新项目,有的已在短期内见到了实效。

在园区化和基地化发展方面,京津冀一体化农药化工生产基地2014年底在河北辛集市开建,总投资11.47亿元,拉开了基地集聚发展的帷幕。截至目前,天津南港、唐山曹妃甸、保定、沧州等地已经形成颇具规模、各有特色的石化产业基地。

在科技资源对接方面,北京、天津的高端科技资源加快向河北等周边地区辐射和落地,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立足产业对接,纷纷在河北建分支机构,包括技术转移中心、中试基地等,让创新成果更好地就近落地。2015年底,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在北京成立,则开辟了区域石化产业协同创新的新路径。

在联防联控治霾方面,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雾霾严重,区域协同治霾形势紧迫,以燕山石化、天津石化、唐山三友等为代表的石化企业通过油品升级、发展锂电新能源等途径,不断加大减排治污的力度。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