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中国的产能过剩如何阻碍党的改革进程》报告显示中国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八个行业:钢铁、电解铝、水泥、化工、炼油、平板玻璃、造船、纸和纸板行业。
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并呈现日益恶化的趋势。产能过剩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破坏日益严重,尤其是在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对全球市场的影响持续至今的背景下。
以钢铁为例,中国是全球第一钢铁生产大国。荣鼎集团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4年,全球钢产量增长57%,其中中国的贡献比例达到惊人的91%。中国钢铁行业的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超过其后四大钢铁生产国日本、印度、美国和俄罗斯钢铁总产量之和的两倍。
“中国钢铁行业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产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政府数十年来一直推行鼓励性产业政策,以实现这一“战略性”行业的繁荣发展。直至2002年,中央政府仍对钢铁行业实行优惠政策。”该报告指出。
根据欧盟商会研究结果,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主要有以下驱动因素:
地方希望自给自足,导致全国产能翻倍;
国有企业对盈利/亏损不敏感,小型/高污染/低效益钢厂在价格下跌时停产,市场回暖时又恢复生产;
刺激计划的负面效应促使大型钢厂增加产能,并使政府希望关闭的中小型钢厂获得盈利能力;
地方政府提供能源补贴。
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中提到,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13年就全球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发布了一份报告。该份报告指出,只有当合并的企业形成提升新企业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协同效应,且政府允许新企业利用此类协同效应时,并购才能成为解决方案。否则,并购只不过是催生了一家“更大规模的低利润企业”,这对解决产能过剩、盈利能力等根本问题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事实证明,政府在确保公平竞争、降低退出门槛方面的干预是最有效的,如果能有效落实工信部2015年1月份宣布的对市场退出标准的改进,这将是政府干预方面的一步积极进展。”上述报告指出。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