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有他在,放心”——记武汉石化2015年劳模焦化车间竹桂连

   2016-04-07 中华石化网陈念

119

核心提示:言语不多,可只要跟“安全”沾上边的事,他能滔滔不绝讲一个小时;工作很忙,他就像陀螺般在不同的工作地点

言语不多,可只要跟“安全”沾上边的事,他能滔滔不绝讲一个小时;工作很忙,他就像陀螺般在不同的工作地点转个不停,“转”到哪,就用“火眼金睛”查到哪;战线太长,他早上8时就开始忙碌,经常晚上9、10点钟还“盯”在现场。“装置有他在,放心。”这是焦化车间职工对安全工程师竹桂连的评价。

安全“叨叨叨”

但凡搞安全的,都有一张“婆婆嘴”。说起竹桂连的“婆婆嘴”,车间职工徐志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这还要从去年8月份的一件事说起,当时天气正值高温,徐志穿着拖鞋准备到装置现场调一个阀。不料,还没走出操作室门口,他就被竹桂连拦住。

“我只是过去调一下量,很近的。”徐志道。“但如果你不小心踩到高温管线很容易被烫伤,或是上楼梯的时候会容易滑倒。”竹桂连不为所动。

“穿劳保鞋太热了,我调完一会儿就回来。”

“不行,必须穿上再去,不然绝不允许你进入现场。”

徐志只好愤愤地回去换好劳保着装,重新进入装置现场。等他调完阀回到操作室,竹桂连继续唠叨道:“再热你也得穿劳保鞋才能进入装置”。“万一受伤怎么办,你这是对自己不负责”。“穿戴劳保着装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是对家人的负责,千万不要图一时之便或一时轻松而造成一辈子的伤害”。

“当时,他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样,在我的耳边一直唠唠叨叨。”徐志笑着说,“不过,有这么负责的安全员,我也不好意思再偷懒啦。”

竹桂连的“婆婆嘴”还体现在班组安全活动上,每次学习都能“嚼”一个多小时。他每次除了安全活动学习,案例分析,还会不停地跟职工分享自己亲身碰到或目睹的一些安全事例。有时他还“不通世故”地当场指出谁曾经没戴安全帽进入现场,谁卷着袖子在装置里面巡检,谁因为没做好安全防护而受伤等,说得班组职工时不时地脸就红了。

“说实话,我这样不停地唠叨,只希望班组职工能听进去,哪怕只记得一句,或许就能让他们不受伤害。”竹桂连道:“这个‘婆婆嘴’,我当得甘心。”

安全“螺丝钉”

其实,真正熟悉竹桂连的人,都会觉得他有点“轴”。

“不爱说话,不喜欢‘瞎侃’。”

“坐不住,到装置现场或者班组准能找到人。”

“做事太过‘细’,你急他不急。”

就拿签发动火票、施工前进行安全风险识别这事来说,竹桂连每次都要到现场反复查看工艺流程、确认动火条件。施工方有时就调侃道:“竹工是老安全了,还需要这么费神啊。”竹桂连却说:“每天的生产都是有变化的,不确认清楚,怎么动火?”

“搞安全最怕就是经验主义,因为过于依赖经验往往会让我们忽视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抛弃经验,把每一次动火确认都当成第一次,老老实实按照程序来做,才能捕捉每一次施工过程中不同的风险。”这是竹桂连经常在工作中说的一句话。

车间安全总监石义平回忆道:“我记得有一次动火作业,竹桂连在对周围边沟进行检查。虽然沟内看着很干净,但他还是将手伸到沟内蘸了一下,发现表面浮了一层溶剂汽油。如果当时依靠经验,只是看下表面就盲目动火,后果将不堪设想。”

安全“小法宝”

在装置现场动火作业必须搭建安全防火墙,这是集团公司的安全规定。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施工方却因增加施工成本而百般推搪,成为车间安全管理的一个难点。

对此,竹桂连却处理得游刃有余。

“我一般不喜欢多费唇舌,跟施工方反复强调施工中的风险性、危害性和发生后的不可控性。说得再多,不如拿出事实给他们看。”说着,竹桂连从抽屉里拿出一部222手机,“这就是我让施工单位哪怕再小的项目也愿投入安全成本的‘法宝’。”

原来竹桂连在手机中储存了一些装置突发性泄漏并瞬间扩大的视频,特别是一些烃类泄漏的视频。和施工单位“谈判”时,只要施工单位不愿意按照规范做好安全防范,他都会把视频拿出来给他们看。而每次这个“法宝”都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有些施工项目工作量很小,可以很快完成。如果按车间要求搭建安全防火墙,既增加成本又消耗时间,我们就觉得不划算。”一位现场施工单位负责人说道,“但看了那些视频后,我们才知道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可能几秒钟,事故就发生了,只有做好防范才是真正的安全。”

2015年焦化车间共有6处蒸汽伴热管线补漏需要隔离动火,施工单位全部按照标准施工。

(武汉石化 陈念 王冲)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