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王银画个像,“为人硬气”、“做事有底气”是绝对绕不开的个性标签。2015年对于王银来说,可谓是“双丰收”的一年。6月份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底又评选为公司劳模。这么厚重的“奖励”,与他平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优秀表现分不开。
“就是要当‘学霸’”
2010年9月,王银从气加车间调到了环氧芳烃分部。面对新工艺、新知识和新环境,王银丝毫不“怯场”,以坦然的心态,迅速调整角色,画流程、学工艺、知安全、记操作,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自我加压。有的人笑他:“都快奔5的人了,还和一班小年轻比啊。”王银心底就是不服气,“要做就要做好,谁说年纪大不能当‘学霸’”。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王银勤奋努力、乐于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2012年分部上岗资格考试中还取得应知和应会两单项第一和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真扎实!”和他一起培训的同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哪里有困难,我就上”
2012年8月,装置进入生产准备及试车阶段,王银进入装置建设现场担当助检。由于装置处于开工前期,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脏、乱、差”吓退了不少人。但是面对困难,王银主动请缨,从开工初期的“三查四定”、单机试车、吹扫、气密,到换热器抢修,他都身先士卒,细致认真,重活累活抢在前面。
在装置气密试验时,为保工期,王银“白加黑”、“6加1”牺牲休息时间,冒着酷热,每天爬高下低,认真查找漏点,坚持划区域分班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虽然检查工作压力大、强度高,但他以高标准要求,严把施工质量关,凭着自己的责任和热情,提出各项整改意见200余项,为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添砖加瓦。
“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隐患”
如果说,强烈的使命感养成了王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职业素养,那么高度的责任感则练就出他的“火眼金睛”。自装置开工以来,王银发现多起安全隐患并及时有效处理,屡立战功,为装置安稳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4年8月的一个夜班,王银按惯例进行交接班巡检,当走到装置溶剂泵P-811旁时,细心的他觉得机泵的响声有点异常。他立即用工具对机泵进行仔细“体检”。240摄氏度!他吓了一大跳。对于正常生产只有五六十度的机泵来说,严重“高烧”可能导致润滑油高温气化,防尘环磨损破碎,机泵密封面临失效,随时可能造成机泵抱轴故障。王银第一反应,切泵!当切泵前例行检查完毕,王银和外操合作完成倒泵,这才松了一口气。
2015年,装置设备隐患事故逐渐增多,为保证装置安全生产,王银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决不让隐患“萌芽”。9月3日凌晨,王银在DCS监盘时发现碳4原料流量曲线波动大,经确认是原料罐区送料泵故障,造成装置原料中断。于是,他立刻组织班员进行生产操作调整。在长达15分钟的原料中断过程中,由于他组织生产有序,装置未发生超温、超压、物料泄漏等次生事故,并很快恢复了正常生产。
化工生产波动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当天凌晨两点半,装置精制脱轻系统出现了异常波动,主操精心调整并无明显好转。随着脱轻塔液位不断降低,系统停工迫在眉睫。“姜还是老的辣”,凭着丰富的操作经验,王银判断应该是脱轻塔釜液泵出口调节阀故障。经外操现场确认,调节阀确实已抱死,无法动作。他立即安排外操将调节阀切出,利用副线控制,稳定了系统操作。由于处置及时得当,成功避免了一场非计划停工事故。
作为装置的“老大哥”,一名老班长,王银总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他不仅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工作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同时还注重发挥集体的作用,和班员们群策群力,共同解决生产难题。逢年过节,他还主动邀请留守的外地单身职工到家里做客,让他们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武汉石化 邹玲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