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所长,高庙33-13-14HF井组我建议你们所的马春平分队来施工……”又一项施工任务开钻在即,钻井院油化所所长接到甲方负责人打来的电话。
“这小子还真行,甲方直接点名要人啊!看来想放他们队大假的承诺要泡汤了,干了一年还是停不下来啊!”王所长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拨通了马春平的电话。
“小马啊,挣过冬取暖费的重担你还得接着挑啊!”
“所长,您放心,我们4分队决不掉链子!”
去年西南钻井院油化所共完成8口井的钻井液服务,每口都是高难度系数井,每口完钻评价都是优,而马春平带领的4分队就完成了其中5口,占了全所工作量的60%以上。如果没有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没有一种把敬业融入血液形成的自觉,没有一种把责任写进生命的担当能有这骄人的成绩?
“百里渠”上续写“精、气、神”
4分队去年完成的江沙33-40HF井、江沙33-50HF井及新上井高庙33-13HF井均坐落在素有“粮仓”之称的德阳市中江县,这里有一条人工挖掘灌溉渠名为“百里渠”。当年老百姓克服了缺衣少食、天寒地冻、烈日炎炎,以改天换地的精神,敢于挑战一切困难的倔强气质挖出了一条幸福渠,使得粮食大幅增产。 而今,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群石油人正用同样的“精、气、神”续写着当年的故事。他们要把地下丰富的天然气矿藏“挖掘”出来,用清洁能源造福这块土地上的百姓。
劳动节这天,高庙33-13HF井钻井泥浆罐上弥漫着一股股刺鼻的氨气味,几分钟,眼睛就被刺激的冒眼泪,队长说5月这个气温还好,要是大夏天那简直……。
在满是灰尘的工作环境里,几个“小哥”正抓紧时间加料,依稀看出本色的白色口罩没能遮住他们坚毅的脸,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却始终洋溢在他们脸上。
中江区块勘探开发,几经周折,近年成为西南油气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区块。然而开发进程依然有许多难题尚需攻关,最突出的当属泥岩水化膨胀,井壁大面积垮塌。泥浆抑制性控制不好轻者造成阻卡钻,必须数次通井才能解决;重者造成埋钻,井眼报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钻井液体系并维护好钻井液性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从该区断断续续开发十几年来没有人不摇头,油基钻井液试过,成本高、安全预警系数大且效果不佳,阻卡依然是“家常便饭”。水基钻井液更是让多家在此服务的施工队头疼不已。
为了保持良好的钻井液流变性、抑制性、润滑性。4分队从接手该区江沙33-40HF井便借助钻井院实验室开展小型室内实验,从上百套优化方案中再优选,一套防塌体系凝聚了室内攻关、材料优选、性能监测、苗头分析、及时处理等方方面面。硬是把解决该区的水基钻井液做的胜于油基.
“泥饼薄且韧,像在井壁涂了一层胶水,封住了井筒钻井液水分渗透进去,也保护了井壁。采用加密测量钻井液性能,及时发现变化,作为维护性能的关键点,这样就可把突发情况掌握在可控范围内”油化所副所长樊志刚谈起4分队的工作显得异常兴奋。
“业绩单”中书写“闯、练、创”
钻井寒冬来袭,突然而猛烈,要集中全部力量,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战寒冬”的持久战。西南工程公司上下齐用功。上到公司经理,下到基层分队小班,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在“闯市场、练内功、创效益”的大行动中发挥能量。
4分队更是以标杆队的高度作出了榜样。虽说队员分工明确,但大家分工不分家,“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队长马春平以身作则,在他的影响下,大家都成了“眼明手快”的人,哪里有活哪里凑,哪出问题忙哪里,形成了你的工作我来帮,我的工作你也忙的4分队文化。
付出终会有回报,仅2015年就创下了多次记录。
重点井焦页8井采用钻井院自主研发的油基钻井液,4分队在维护好钻井液性能的同时以肩挑人扛的方式履行了“不让一颗钻屑落地”的承诺。良好的钻井液性能保证了该井侧钻一次成功,起下钻无阻卡,测井、固井一次成功,全井超前设计20天,未发生一起由复杂情况引起的安全及环保事故。
合蓬13-3井,斜井段长达1224米,钻井液性能维护润滑性良好,使得该井大大降低了托压,实钻周期仅9.9天,较设计周期节约34%。
江沙33-40HF井,一开完钻起下钻作业用时16小时,创造了中江高庙子构造同井深一开通最短记录,通井顺利地让人叹服;二开钻遇340米大段泥岩,抑制性强的水基钻井液较好的保护了井壁,未出现大面积垮塌,测井、固井顺利完成,完钻周期较设计缩短13%,创造了中江---高庙子构造下沙溪庙组使用水基钻井液最长水平段记录。
4分队行走在钻井院打造“精品工程”的路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战钻井寒冬”基层队应该怎么做?他们用团结、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去面对每一次施工,这就是基层分队的“闯、练、创”。
“小故事”中诉说“笑与泪”
一个队伍的强大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实力,实力来自一群人忘我的付出和苦涩的磨炼。
4分队有8个来自四川各地的兄弟,他们用满腔豪气面对各种施工现场,用真情实意向油化所兑现了“我能干好”的承诺。
一幕幕短暂的画面,一个个揪心的故事,他们的魅力就在其间!
“我愿做你休憩时的港湾”这是队长马春平妻子对他开玩笑时说的话。妻子的体贴成了马春平坚守分队7年如一日的坚强后盾。
2015年11月,妻子彭丽生产,这时的马春平还在井场上,医生让家属签字时发现这个女人的老公不在,非常不悦的嘟囔着这个要当爸爸的人也太不负责了。后来听彭丽说是驻守井场回不来时医生的脸泛起淡淡的红晕。
孩子顺利诞生,回到病房,躺在病床上的彭丽感觉浑身无力,身体因为失血有些打颤,她让年迈的婆婆为自己多搭了一床棉被,就坚持让老人躺到旁边的折叠椅上休息。想着老人跑上跑下的忙了一天,这本该是丈夫马春平做的事,有两滴清泪顺着眼角滴下,她怕被人看到,用手从下巴处往上抹过,看上去就像是在梳理自己的头发。
临床是昨天生产的一个年轻女人,那个女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老公在她床边嘘寒问暖,一会问饿了吗? 一会又问喝点鸡汤吧?刀口还疼吗?……
看着这对幸福夫妻,彭丽想,如果马春平在一定也会像那个男人一样对自己百般呵护。
“干活比说话多”这是队上人员对大班“憨厚哥”蒋明健的评价。41岁的蒋明健是队上年龄最大的人,憨厚的外表,不多的言语让人感觉很踏实。
蒋明健是马春平的老搭档,也是他最得力的助手。虽说年龄不算大,但他很有“老大哥”的范,任劳任怨,脏活累活抢着干。凡事都为他人着想。
2015年父亲80大寿之际想念儿子,希望久未归家的蒋明健回去为自己庆祝。队长马春平上报所里后毅然接下蒋明健的工作,让他回家见老父亲一面,毕竟那么大年纪的人了,见一面就少一面了。
蒋明健回家在老父亲寿筵上吃了顿饭,他不忍让队长马春平一人干两人的活,本来队上活就多,多在家呆一天,马队长就要多劳累一天。于是他放弃了和老父亲聊一聊的念头,打定主意马上归队。
听到他说即刻就走,老父亲本来满是笑容的脸突然凝固了,想到这个儿子在家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要走了,老人脸上布满沧桑的褶皱一下子显得更深了。混浊的眼泪在眼圈里滚动,但最终忍住了。
老人家颤抖着双手拍了拍儿子的手,“走吧!队上的事要紧,多注意,要平平安安的”。就再没有多说一句话。
“轻伤不下火线”的聂锦强,也是4分队的一位老大哥——“倔,认准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2015年焦页8井油基钻井液施工中,为兑现“不让一颗钻屑落地”的环保承诺,每天他与工友要抬100公斤左右一桶的钻屑近200桶,体力严重透支导致腰肌劳损,医生下命令必须卧床休息,他不顾医生的叮嘱,和队友贴上一块块膏药继续战斗在抬钻屑的路上。队长当时他们身上散发得味道不是钻井液材料的味道,浓浓的膏药味掩盖了刺鼻的材料味,老远就闻得到,敞开上衣看上去就像在皮肤上打了十几个补丁”直到现在,聂锦强的腰疼毛病还时有发生。
钟伟,80后小生,全所出勤率最高的人,几乎长在了一线现场,27岁的他至今没有女友。“不能陪女孩子耍,又有谁能接受呢?”但这个帅小伙坚信:“一定会有真命妃子出现的那一天,那个女孩必定会是一个善解人意能理解他的人,就像队上的那几位嫂夫人。”
马春平妻子生孩子的情景在这个队上被复制了。队员张奥林自结婚后就一直未回过家,直到妻子在医院把孩子生下来。
曾坤、张宇、阎海军,每个人都有一件件让人落泪的故事,这故事一遍遍在他们身上上演着,重复着。这就是石油工人。有辛酸,有煎熬,有付出,有收获,累着,也幸福着。
“小时候,跟父亲下地干活,父亲就告诉我,要想打出高产粮,就必须用心种地。我们打井也是一样,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把井打得漂亮。”马春平说。
(西南工程 张学平 乔良国 边香翠 陈永红 薛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