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找茬”的“油井大夫”

   2016-05-10 中华石化网赵士振

37

核心提示:孟向明常被同事们称作“大夫”。不过,这位“大夫”的工作场所不是在医院里,他诊治的对象也有点特殊,是一

孟向明常被同事们称作“大夫”。不过,这位“大夫”的工作场所不是在医院里,他诊治的对象也有点特殊,是一座座散布在油田里的采油机。性格也有些与众不同,爱“找茬”,总喜欢在井场转来转去找问题。“不怕遇到问题,就怕遇不到问题。”这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

爱“找茬”的孟向明,是中国石化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席技师,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草西采油管理区注采三站采油高级技师。1993年技校毕业后,他专注学习知识和技术,凭借自己摸索的一套油井“诊疗”方法和200余项革新成果,解决生产疑难问题265项,累计创效8000多万元。

今年“五一”前夕,孟向明获得山东省“齐鲁最美职工”称号。

“人生有规划才能更精彩”

孟向明是一个对自己特别有规划的人。他觉得人生有规划,才能更精彩。

1993年,技校毕业的孟向明来到现河采油厂乐安油区热采矿19队报到,成为一名采油工人。从上班第一天起,他就开始思考以后的道路:自己不是大学生,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他决定通过参加比赛学习知识,解决遇到的生产难题。

为了提高技能水平,他埋首于班组的每一件工作之中,向师傅请教,自己琢磨研究,井上有活儿总是主动请缨,多给自己争取动手实践锻炼的机会……1994年,孟向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技术比赛,先后获得采油矿和采油厂的采油工比赛第三名。遗憾的是,这一次,他没能在油田比赛中获得名次。

找到差距,也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孟向明开始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朋友们邀他一起游玩,他婉言谢绝;同事们约他打牌,他笑笑,“嘿嘿,等我看完这几页”。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19队的孟向明是个“书虫”。

当时条件艰苦,简单的上下床、一顶蚊帐和一个塑料的小风扇,见证了孟向明学习的全过程。没有专门的训练基地,他白天骑着自行车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晚上就拿个手电筒,躲在蚊帐里看书。夏日的夜晚格外难熬,头顶上的那个小风扇丝毫不能缓解燥热,一滴滴汗水落下浸湿了书籍。功夫不负苦心人,孟向明很快就在油田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成为技术“大拿”。

“参加比赛,获奖不是目的,只是我迈向优秀工人这个目标的一个途径而已。关键是要在比赛中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提高技艺。”孟向明说。在与各个层面的“高手”的过招、交流中,孟向明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这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学习的决心。白天工作太忙,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学了计算机中级、CAXA绘图软件的应用、《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知识。

“你们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工人,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付诸行动。”每次有新员工来队上报到,孟向明都会说出这番话。

“搞革新关键要解决生产难题”

1993年,孟向明上班的第一个冬天,现河热采矿采油19队24号平台班长王红带着孟向明和其他两名员工,冒着刺骨的寒风,处理冻堵管线,从当天白天一直处理到第二天凌晨,四个人套在身上的棉衣被汗水湿透了。

处理完管线,别人都松了口气,孟向明却眉头紧锁,“太麻烦了,也太累了,对于稠油开发来说,冬天冻堵管线的事儿屡有发生,如何才能快速处理类似的问题?”

经过细心的研究和总结后,孟向明发现,从井口到计量站最初的50米是堵管线最严重的地方。以往是处理整条管线,用高压力把井口的“死油”一直打到计量间,费时费力。于是,他创造性地采用反冲法,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一次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生产的难题,让孟向明很受鼓舞。他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生产难题。

草桥油田投产初期,链条式抽油机故障率高,链条容易断。一辆8吨吊车和四五个人,三四个小时才能维修完毕。孟向明就提出,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一个人就完成维修工作呢?周围的同事很不屑:厂家都是这么修的,你能改?

孟向明不服气,决心找下这个“茬”:厂家没办法解决的事儿,就一定是死胡同?。那段时间,他走遍了草桥油区的每一个采油队,了解他们怎么维修抽油机,回家后再翻阅、查询资料。足足用了2年时间,经过反复试验,他总结出一套“快速接链条法”,不用吊车,直接利用抽油机的减速箱,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维修。

在妻子范晓霞眼中,为了搞革新,孟向明的生物钟都紊乱了。比如,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视,伴着电视声睡觉。“很神奇,你要一把电视关了,他接着就醒。我估计是听惯了油井的轰轰时,太静了他不习惯。”妻子戏谑地说。晚上10点以后,妻子和儿子入睡了,孟向明却又神采奕奕地坐在台灯下,查阅资料,电脑绘图,捣鼓起了自己的攻关课题。

数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孟向明硕果累累,先后获得15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每一项成果不一定有多大,却都很实用,最适合一线生产。

“革新项目切忌不切实际,革新也不能单纯为了申请国家专利,追逐那个名声,关键要促进生产。‘有用’必须是第一原则。”他说。

“带徒弟要毫无保留甘为人梯”

孟向明师承首席技能大师代旭升,二人演绎出“大师的徒弟也是大师”的佳话。如今,作为大师,他也肩负起导师带徒的重任。

他对徒弟的要求很简单:敬业,当一名合格“大夫”。目前,孟向明已经带徒44人,3人在省部级竞赛中获奖。

孟向明是出了名的“严师”。85后员工张勇如今是技术骨干,他认为老师的严厉功不可没。“他会把技术毫不保留地传给我们。作为学生,你必须把老师教过的知识消化成自己的,否则就对你‘不客气’。”

“不客气”的招数很多。比如他会随时随地提问,如果答不出,要么罚俯卧撑,要么罚跑圈。而且边罚边让你记,直到记住为止。“这些惩罚看似没什么,但还是觉得丢人。其实想想,有什么是记不住的?只不过是偷懒罢了。”张勇说。

把孟向明当偶像的,不仅是这些小年轻。耿曙光,孟向明的得意弟子,油田技能竞赛金奖获得者。虽为弟子,却与师傅同龄,同一年上班。孟向明成为高级技师后,耿曙光看着一起上班的同龄人把自己远远落到后面,很受刺激,意识到工人还得走技术这条路。“于是我就粘上了孟师傅,一天到晚追着他学技术。他也倾囊相授,毫不保留,我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转变。”

2007年,“向明工作室”成立,孟向明的传帮带有了更大平台,近百名员工申请加入。孟向明带着工作室的成员们,相继完成20余项课题攻关项目,创造出“抽油机稳固性简易判断法”等9项绝招,绝缘棒安全起停抽油机等21项小窍门。这些,都在生产一线中发挥着了不起的作用。

(胜利油田 赵士振 王常玲)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