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也能挑大梁——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工程师于江涛

   2016-04-27 中华石化网李增杰

82

核心提示:于江涛(左)正在认真查看装置运行情况。于江涛(左)与同事冯涛(右)正在探讨技术问题。于江涛在30米高的

于江涛(左)正在认真查看装置运行情况。

于江涛(左)与同事冯涛(右)正在探讨技术问题。

于江涛在30米高的平台上记录装置参数,是他的日常功课。

在定期的劳模创新创效例会上,于江涛(站立者)与大伙分享他的个人经验。

于江涛在现场提醒一线员工应该注意事项。

不忙的双休日,于江涛常常回到附近的父母家,吃上妈妈包的水饺是他的一大幸事。

   时间:2016年1月24日,周日;气温:—22.5°C。闻所未闻的极寒天气。

清晨7时许,本该正常休息的于江涛,简单吃过早饭,温柔地告别妻和儿子,顶着寒风大步流星,快走15分钟,来到岗位,麻利地换上工作服冬装,戴好棉帽和劳保手套,不到8点就与同事立即赶到装置现场,仔细查看设备、管线是否运行正常。主要查看夜班职工是否把防冻防凝做到位。

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不停地在他的脸上、脖子刮着,双手也不听使唤了,但他仍坚持用了约一个小时,逐项认真检查做到了一遍……

这既是山东淄博地区近40年来前所未有的“霸王级”寒潮侵袭的第三天,更是于江涛和工友们连续现场迎战极寒天气的第三天。

于江涛属蛇,今年39岁,是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的一名工程师。

倒班15年,他靠勤奋改变了人生轨迹

于江涛1995年9月从齐鲁石化技校毕业后,加盟胜利炼油厂,成了一名生产一线的炼油工人。从这里开始,他勤学苦练,不断地学习岗位操作技能,肯动脑筋,在同届300多名同学当中第一个拿到了星级操作员,成了操作主力,6年后,又被车间提拔当了班长,还通过了技师考核,成了一名大家认可的技术专家。

2008年底,他被抽调到新成立的常减压车间担任工程师,参加一套新建生产装置的建设、开工工作。200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建设初期,他作为企业方的技术负责人之一,主要负责审核设计图纸、现场施工检查监督以及操作规程、编写装置投料开工方案等工作。他到新岗位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和其他工程师一起,对五千多张设计图纸逐一严格审查,力求从中发现设计问题,杜绝差错。

上级要求:这项工作必须尽可能在两个月内完成,否则大面积施工开始以后,假如某些设计问题没被及早查出,“木已成舟”后,再返工必然造成物料、人工、时间的浪费,将给投料开工乃至以后的正常生产带来一系列麻烦。

2016年4月23日,记者问于江涛:您不到40岁,就有了黑眼圈,是怎么回事?

于江涛笑言:“那两个月里,每天要审核二、三百张图纸,工作量非常大,往往是紧张工作一天后,下班再将图纸带回家接着审,几乎每晚要加班四、五个小时,常常到夜里一、两点钟才睡觉。时间长了,我的眼圈就熬成了‘熊猫眼’,你看眼袋部位至今还留有痕迹……”

正是凭着认真、负责态度,凭着多年的技术积淀,他从中先后发现了100多项设计问题,并和同事们一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厂里吸收了他们这些整改建议,督促设计方、施工方加以处理,使新装置按期高质量地建成投产。

装置建设期间,他还发挥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特长,将新装置百余条主要的、比较复杂的工艺流程,以三维模式绘制出来,大大方便了广大工友的学习与掌握,提高了对一线员工技术培训的效果。

说起于江涛,自然少不了要提到他的创新创效。

在技术管理中,他仍靠勤奋改变了装置运行

干什么就认真干好,这是于江涛的人生法则,许多人很欣赏他这一点。他在创新创效中,最有名的是减压塔顶抽真空系统流程的优化改造。故事是这样的:

第四常减压装置设计之初考虑到员工们操作的灵活性,尤其是考虑到装置低负荷运行状态下的经济性,减压塔顶的抽真空系统设计了两列,分别能满足装置40%、60%负荷下的生产需要。

实际开工以后,于江涛大胆尝试,发现有时用小的抽真空系统单独运行也能满足装置50%,甚至是60%的负荷需要,这样就能让节约抽真空蒸汽变成了现实。

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思考,通过在两个系列的两级抽真空冷凝器入口管线上增加连通线,使两列抽真空系统的两级抽空器和冷凝器能够产生更多种有效组合,实现近乎无级变速般的调节效果,在装置任何负荷下都能够精准地调节抽真空蒸汽的用量,实现了蒸汽最大化的节约。

据车间论证,这个项目实施后的头一年即节约八千余吨蒸汽,大大降低了装置的运行成本。

2014年底,齐鲁石化实施炼化一体化优化的一个项目,准备用兄弟企业齐鲁石化烯烃厂的副产品乙烯焦油,作为第四常减压装置的加热炉燃料。测算该项目经济效益很可观。于江涛受命主要负责该项目的实施、推进。

他认真梳理了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流程,对原先的渣油燃料流程作了必要的动改,使装置具备了项目实施的硬件条件。

2015年4月份,项目实施以后,他整天靠在现场,与每个班组的操作员一起仔细摸索最佳的工况,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入炉的焦油雾化不好、燃烧不彻底等问题。接下来,他又仔细查找油枪漏油严重的原因。

他对照分析泄漏程度不同的油枪的每一个方面,与检修人员一起拆卸清理油枪,查找蛛丝马迹,最终发现泄漏的主要原因是油枪的一个垫片尺寸差了近2毫米。就这不到2毫米,导致了许多火咀油枪的漏油。

立即整改。更换新的垫片之后,油枪泄漏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在于江涛的积极努力下,这次加热炉烧乙烯焦油的任务历时4个月最终圆满完成,受到了公司的表扬。

作为生产技术骨干,他还参与了高闪点军用航煤试生产、减压塔深拔操作优化攻关等的技术项目,为这些项目的完成留下了自己的汗水和智慧。

在做这些技术工作时,为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摸索合适的工艺条件保证项目的成功,他以严谨的态度,做好相关的技术工作,收集、分析装置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工况下的操作数据,为了获得第一手的操作数据,不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爬上爬下观察、记录;为了减压塔顶抽真空系统的改造,他经常爬到70米高的减压塔顶和40米高的装置平台上,与操作人员一起扳动阀门改动流程,记录现场的数据……

2014年,在厂工会的倡导下,他联合同事冯涛一起,牵头成立了常减压专业劳模创新创效工作室,定期组织全厂三个常减压装置的生产、技术骨干,围绕生产问题开“诸葛亮会”。通过相互交流和促进,工作室10名成员均提升了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他们相互学习、借鉴对方在技术管理和优化操作方面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成为了这间企业的一种时尚。

近几年来他先后提出参与了20余项技术改造和生产优化项目。他担任副组长的劳模创新创效工作室两年来通过一系列技术攻关,累计为企业创效近2000万元。

在全厂员工中,他更是靠担当赢得了普遍好评

2015年3月,车间要组织装置大检修。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将不到两岁的儿子交给父母代管。一个月的检修时间里,他像上紧的发条一般,不知疲倦地每天从早工作到晚:

在此期间,他负责牵头组织十多个技措项目的实施,还是管线腐蚀检测小组组长。他每天早晨都对全天的技措施工方案、步骤等提前做好规划,有板有眼地协调施工单位开展施工;有些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他不但对施工人员进行着重强调,还尽可能地抽查、监督施工过程。

从钢管的焊接坡口规范与否到安全措施的落实,他无一不严格要求,较好地保证了施工质量和作业安全。对管线检测,必须认真才能真正及时发现问题,才能不为以后的生产留下安全隐患。作为检测组长,他除了督促其他同事认真检测,对于一些腐蚀的重点部位,他更是亲力亲为……

车间党支部书记刘跃说起于江涛:“在新建装置的开工和停工阶段的四五天里,于江涛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四五个小时,最紧张的两三天都是吃住在办公室,即使离家十多分钟的距离,也顾不上回家。”

刘跃有些心疼地说:他不但及时协调各个作业小组有秩做好每一项工作,还身先士卒地参加改动流程、放空检查等具体工作。连续两三天白天连着晚上的不间断工作,让他一度疲惫不堪。他一得空就一屁股坐到地上歇息片刻,可工作来了,却又立即爬起来生龙活虎地接着干……

作为于江涛的同事和合作搭档,车间技术员、炼油厂“创新创效工作室”领衔者冯涛认为:“像于江涛这样的劳模我们服气!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努力干好工作……”

车间四班班长赵泮增佩服地说:“小于是技校生,起点不高,能干到这个份上,确实很不容易!他这样的技术员靠谱。”

胜利炼油厂党委书记孙启伟介绍:长期以来,我们厂对选树先模人物慎之又慎,让典型既有典型性又有群众基础,真正立得住、叫得响,于江涛多年的表现确实符合新时期劳动模范的标准,符合公司党委近年来倡导的“以更好的状态、更好的作风、更好的精神,把各项工作抓得更紧、更细、更实”,所以他连续五年获得厂级劳动模范,连续三年获得齐鲁石化公司劳动模范,2015年4月又获得了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这些都说明他当之无愧!

齐鲁石化工会副主席纪承红谈起于江涛:我们发现,于江涛这些年来对待荣誉很冷静,越来越成熟,一直保持着学习的作风、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这些都让他更加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和其他人,更加致力于企业的创新创效。

他如此长期执着,源自他对企业的挚爱

于江涛的父亲于钦喜,1971年就进入胜利炼油厂工作,在这里干了一辈子。

他说:“我从小知道爸爸是炼油厂的老职工,有一次在家里聊天,他突然问我:那个180泵房还在不?我感到惊奇,就问他:您咋知道我们车间有个180泵房?他很自豪地说:我曾在那里干过……”

父辈们年轻时艰苦创业的点点滴滴,深深地影响着年轻的于江涛。他始终觉得:眼下的胜利炼油厂规模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自己一定要干出名堂来!千万不能让父母丢脸。

这种石化情结、国企情怀,成为了他长期勤奋、埋头实干的精神驱动力。

结婚成家后,于江涛更是忙得顾不上家务,他的妻子 吕宁也在炼油厂上班,也很理解和支持他,就主动多承担了家务、带儿子……

胜利炼油厂工会副主席耿佃武认为:于江涛在工作中,始终将近年来获得的荣誉,作为督促自己进步的鞭策,荣誉越高,越是努力勤奋地工作。他始终不断对自己提出更新的要求,不断追求更好的工作业绩,这种永不满足的精神促使他进一步谦虚谨慎,持续勤奋和勇于担当,又不断取得新成绩。

车间党支部书记刘跃说:“面对极端寒流,正是于江涛等全体员工提前做足准备、落实各种应对措施,我们车间的装置设备顺利度过了极寒天气,实现了安全生产。”

作为技术员,于江涛在1月22日到24日三天寒流里,几乎每天都是冒着严寒,在现场三番五次地检查,直到装置平安无事,临近央视《新闻联播》开始了,才回家。

(齐鲁石化 李增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