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石化产业大调整:推动从沿江向临海布局

   2016-06-17 中华石化网21世纪经济报道

57

核心提示:伴随“生态压倒一切”、“保护先于开发”等理念在长江流域开发中的贯彻与执行,长江两岸的重化产业进入了深

伴随“生态压倒一切”、“保护先于开发”等理念在长江流域开发中的贯彻与执行,长江两岸的重化产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长江两岸共布局化工园区62个,生产企业约2100家,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成为沿江诸多省份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重化产业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保也造成了极大压力。

在重化产业起步早的江苏省,过去10多年间逐渐形成了以沿江为主的石化产业区域发展格局。2014年,仅苏南沿江五市石化产业总产值就约占全省的50%,特别是江苏基本形成了沿江石化工业带,这些园区大都紧临中心城区,与城市规划之间矛盾重重。

沿江化工带与城市规划矛盾重重

2014年,江苏拥有4139家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业,实现主营收入1.88万亿元(全国第二)、利润 1034.5亿元,石化已是江苏当仁不让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11个石化分行业中,江苏的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化学农药制造业、涂料、合成树脂及其共聚物制造业等4个行业总产值列全国首位;在44类子行业中,江苏分别有11个、12个子行业居全国第一、第二。

目前,江苏已建成化工产业园区(集中区)63家,其中省级以上11 家,7家进入全国化工园区20强,化工园区实现产值占全行业比重已达50%。

然而,中国石化(600028,股吧)工业长期存在的布局分散、安全环保压力大、中间产品物流成本高、资源及能源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也同样在江苏存在。

各化工园区不同类型企业混杂布局、自成体系,难以实现区内物料、能量等资源共享、共生发展,亦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进入化工园区。特别是江苏沿江南北两岸已经建成20多个较大规模的化工园区,基本形成了沿江石化工业带,是当前江苏石化产业的主体,但这些园区大都紧临中心城区,与城市规划之间矛盾重重。

江苏省发改委受访官员指出,江苏石化产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综合竞争力与国际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原料供给与生产保障、一体化发展、产品的高端与精细化以及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表现明显;并且,从沿江地区的能耗、环境容量、建设用地等约束性指标看,产业调整的成本居高不下。

不仅仅是中国当下和未来发展理念的革新,仅从重化产业的发展度看,新的挑战也很明显。

常州某化工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除成品油外,中国国内市场的大宗石化产品已趋于饱和,且与国际接轨,石化产业市场竞争进入全面国际化、多元化阶段。因此,未来的发展重点是落实供给侧改革,完善基础设施、物流体系、系统的产品供应链和区域性供需平衡关系,是石化工业产业集群化努力的方向。

15年大调整:

从沿江向临海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江苏省发改委、省经信委采访获悉,从2016年起的15年内,江苏拟对全省的石化产业进行深度调整,全面实现江苏石化产业布局的集约化、产业集群化、 产品高值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现代化,完成从石化大省向石化强省的转型。

江苏省发改委官员表示,江苏未来原则上不再新设立化工园区,并尽可能压减和淘汰现有化工园区数量,对不合理的园区进行分类整合、改造提升,其中,涉及到城区化工企业全部关停或搬迁,而沿江化工园区不再扩大面积并适当整合。

江苏将利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照江苏省工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目录,对不能达标和不符合本区域产业功能定位的化工项目不予批准,需要调整的项目进行区域转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江苏省发改委目前正在制定“市场化”的激励措施,在税收地方留存和土地增值收益等领域施行“共享”政策,推动石化产业兼并重组,解决制约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建立产业转移的协调机制,协调解决项目转移承接中的重大问题等。

在江苏未来15年的石化产业调整中,从地区看,苏南地区(长江南岸)的石化产业规模将被压缩,特别是江南石化化工生产企业要逐步关停或转移,苏中(长江北岸)的石化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以连云港(601008,股吧)徐圩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为主要承载地,加快产业向苏北临海石化产业区布局。

目前,国务院已明确将连云港徐圩新区作为国家规划布局的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之一(约71平方公里)。

沿海地区打造若干临港大型绿色化工基地,以外进油气资源为主要原料形成多元化产业链群;苏南及沿江地区打造特色高端加工基地和特色的专业园区;苏北内陆地区形成若干深度加工利用专业园区。

最终,形成10-12个大型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盐化工、生物化工生产和研发的特色基地。

受访的官员和学者一致认为,当下石化产业的调整,应当更多利用技术改造(尤其是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向清洁化、高效化、智能化等方向转变已是必然趋势,实现全产业链的清洁化,并注重替代型研究。目前江苏石化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达30%以上。

从产业发展的规律看,一体化和集群化程度已是主流,必须走园区化和海内外石化工业深度合作的道路。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