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您这又提前上班呀?积极性还是一如既往的高啊。”看着山西吕梁石油退休老同志王桐年迈着沉稳的步子踏上楼梯,公司零售管理部员工赵海斌迎了上去,笑着搭话。
“写石油志可是个苦差事,王老师就是啃硬骨头的人。”有同事应和着说。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69岁的王桐年笑着回应。
这是1个多月前的一段对话。当时,王桐年忙活的是续写《吕梁石油志》的事。吕梁石油今年接到续志任务,1个月内完善2012年~2015年地方志书相关资料,对《吕梁石油志》相关内容进行补充。王桐年再次欣然接受任务,担纲总编写。
早在2012年6月第一次出版的约20万字的《吕梁石油志》,就是王桐年负责编写的。当时,吕梁市地方志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吕梁石油志在同类史志中棋高一着,纵观古今,章节繁杂,述事客观,志料丰富,填补了地区史料的空白。可以鉴古、知今、启后。可谓‘一志在手,纵观历史,横览全貌’。”
老骥伏枥,勇挑重担
王桐年曾任吕梁石油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是当时吕梁行署优秀宣传员。2011年,吕梁市委市政府和地方志办公室来文表示,按照相关部署,需对地方志进行修订、补充,鉴于吕梁石油是央企,又是地方石油资源的主渠道商,吕梁市政府要求公司对《吕梁市志》内容中专业志部分进行编写,展示具有吕梁地域特色的石油发展史,要求在2013年左右编写完成并出刊发行。
谁能当此大任?相关负责人立即召开会议,达成一致意见:必须熟悉吕梁石油发展史、文笔好、有一定协调能力,最好能脱岗专门进行编写。
吕梁石油办公室主任第一时间就想到早已退休的王桐年:“王老师原来在市公司党委工作,熟悉咱们公司的发展历程,文笔好,经常有作品发表在内刊和地方报纸,而且人也精神矍铄,又耐得住寂寞,不妨请回来做总编写。”在请示相关负责人后,公司向已退休在家的王桐年发出邀请。
谈到当时的情形,王桐年说:“想不到还能再续前缘,退休以后还能为公司做些事,当赵主任给我打电话时,我很高兴,第一时间就做好了准备,写志是个大事,要做就做好。”
翻阅资料200多册,形成手稿30余万字
写志是件艰难的事。虽然在具体工作上有综合办公室的五六名同事帮忙打下手,但搭框架、资料甄别、充实事例等主要工作还是王桐年具体负责。
志书记述的时间从民国7年发轫,跨度较长,有些历史资料一时很难收集到、收集全。大纲搭起后,资料的短缺成为掣肘。王桐年回到单位后,在相关人员的配合下立即开始整理原有资料,鉴别考证相关资料。综合办通过发放专门文件,建立资料报送流程等,逐步开始资料的收集、归藏和利用。
市公司、各县区公司还向退休职工征集资料,消息一传开,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很快,各种资料便逐渐增多起来,甄别的种类、数量也越来越多。“写就大纲是个开始,资料的收集和甄别确实是个大工程,那段时间,老王基本天天泡在办公室,周末也很少回家,老同志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说起王桐年,分管负责人如此评价。
王桐年还一一联系昔日同事、领导和朋友,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丰富和考证了很多资料,为石油志的成书做出很多努力。其间,王桐年翻阅相关资料200多册,形成30余万字的手稿。
2012年6月,《吕梁石油志》付梓,该书上限不等齐,下限为2011年底,详今略古,着重记述吕梁地区石油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中国石化上市以后的跨越式发展。全志5章21节,前有概述,后有人物简介、大事记等,约20万字,获得吕梁市地方志办公室高度评价。
王桐年说:“任务能顺利完成,是吕梁石油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是记录者。”
年近古稀再“出马”
今年,吕梁石油接到续志的任务后,王桐年欣然接受任务,再次“出马”,担纲总编写。前例可循,史料延贯,吕梁石油再次顺利完成志书编写任务,受到相关单位表彰:“志书的编写,起到了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写志是泽被后世的事情,我很荣幸参与其中,两次都下决心一定要把它做好。”王桐年说,自己一退休就被聘做美术教师,还是中国书画协会会员、汾阳市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愚公移山》《临壑深幽腾太行》等多幅作品入选全国、省、市美术展,而编写《吕梁石油志》,则让他的退休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
“我虽退休了,但我永远有一颗石油人的心,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中国石化的一分子,能为企业忠实记录,我很荣幸。”王桐年说。
(山西石油 任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