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汗水抛洒在吴越遗风的苏北平原上,如同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满世界的绿。他将青春描绘在火热的石油画卷中,恰似巍峨的钻塔吟诵着数十载的歌。
他是谁?他就是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测井处仪器维修中心仪修三室班长,80后党员陆伟。
工作10年来,他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一名石化员工的优秀品格,展现当代石化员工的绚烂风采。他连续9年参加“学雷锋建功,新征程立业”青年志愿者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石化员工的责任和担当。
创新创效“主力军”
“对仪器的每一次精心维护,使其发挥最佳效能,就是创效;对仪器的每一次改进节约的每一个元器件,就是降本。”这是陆伟的工作理念。
SONDEX爬行器是该处引进的高新装备,已经在江苏油田投入使用几年,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在爬行器在和井下测井仪器配接以及测井过程中,经常出现爬行器和井下仪互相干扰、高电压供电井下仪无法工作、井下仪烧坏等故障,造成一定损失,耽误了生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3年寒冬,陆伟一头扎进仪修大厅,他想琢磨出一种链接装置,用来解决不兼容问题,仪修大厅内,他设计图纸、查阅资料、联系厂家详细了解仪器原理,在刺骨的严寒下,每天工作到深夜,一干就1个多月。他前后设计,出的图纸上百份,陆伟从图纸中海选、细选,优中选优不断寻找工艺与方案的完美结合点,最终研制出爬行器保护短节,用“土装置”摆平了“高科技”。
在创新创效的征程上,陆伟一直在急速奔跑。今年,他接下处里Φ22示踪测井仪改造项目。示踪测井也叫核流量测井,是该处产液剖面测井中的一项特色技术,一个效益增长点,虽然每年测井量只有10多口,但都是大井斜、出砂等常规仪器难测的特殊井。因为测井量少,仪器只采购了1串,遇到仪器损坏或井下复杂等因素,就会耽误了生产情况。“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改造!”陆伟暗下决心。
万事开头难,要想对一项早已成熟的技术进行改造,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白天,陆伟带着团队“蜗居”仪器房,认真研究、了解仪器工作原理;晚上,他们挑灯夜战,翻阅机械制图资料。一个多月,陆伟完成对Φ22系列仪器的改造工作,解决了生产急需。目前这支仪器已成功测井6口,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为处“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甘于奉献,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凭你仪器维修技术到外企干一定比现在强多了,何必在这守着奉献呢?”曾不止一次有人这样对陆伟说。不善言辞的陆伟总是淡淡一笑,说道:“我是党员,我需要这个岗位,这个岗位也需要我。”就这样,九年的维修工作中,他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态度,在仪器维修这个舞台谱写一曲曲“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的壮歌。
2015年11月17日晚上,该处射孔中心唯一的一支小直径Φ32遥测伽马磁定位仪在江苏油田沙X23侧井校深时出现了故障。这口井的油管在1.5寸到2寸变扣点处内径仅37毫米,只有这支Φ32仪器可以下井测井,而且射孔中心只有一支这样的测井仪器,这下可把射孔技术人员着急坏了。
“陆班长,这里有一支仪器急需修复,请速回单位!”晚上8点,陆伟接到了中心调度电话。当时的陆伟和妻子正在扬州妇幼医院,孩子生病住院。一边是紧急维修任务,一边是孩子生病住院需要父亲的陪护,陆伟陷入了两难!妻子看见心神不宁的陆伟说道:“你赶紧回单位,这里有我呢!”
带着内疚的陆伟赶到了单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快速、准确地判断出仪器的故障点,及时完成了修复仪器的任务,小队又马不停蹄的带着这支“独苗”仪器,顺利完成了校深任务。事后,该处射孔中心打来电话:“多亏了仪修三室的陆班长,及时修好了仪器,我们才能完成施工,创效50多万元!”几年来,陆伟为单位节约维修资金约500多万元,间接创效900多万元,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新时期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这里有个“陆雷锋”
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陆伟还爱钻研小家电,有一手修理家电的好手艺。同事和社区居民只要有人找修理,他都会答应,而且活还干的特别好,大伙都亲切地叫他“陆雷锋”!
他家里10平方米大小的车库,基本被用来堆放修理工具,爱人为此没少埋怨,而他每次都只是笑笑,然后又继续摆弄他的宝贝工具了。“社区附近没人维修家电,很多人抱怨小家电坏了找不到人修,只能扔掉,太可惜了。”陆伟说。“陆伟人好,手艺很高!”单位同事、左邻右舍都说陆伟是个“宝”,他有一套维修家电小秘籍,不管谁家的小电器“罢工”了,请他“把把脉”,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陆伟在单位里就是一个喜欢“捣鼓”的技术能手,维修小家电的手艺就是他利用自己专业知识琢磨出来的。除了维修小家电,磨刀、修钟、补锅什么的,陆伟都会。按他的说法,除了修电脑、修彩电这些设计到芯片程序的精细活,别的常用小家电,不管新旧,几乎没有什么他不能修的。不仅如此,每次修理小家电,他都坚持不收费。
这么多年来,陆伟无法记清帮单位同事和街坊免费修了多少家电,“每个月能修好几件?”9年来,至少修了500件家电。熟悉陆伟的人说:“这个数字,只会少不会多。”
(华东石油工程 曹健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