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下来,她翻破了30多册采油专业技术书,随手做的笔记有30多本20余万字。
她白天培训,晚上坚持练习计算机1小时,哄孩子睡后每晚画1张工件测绘图,早起2小时熟悉理论知识。
独自一人在泥泞不堪的路上穿行,四周一片漆黑,手电调到最亮。她打开手机里的音乐,荒腔走板跟着唱,给自己壮胆。
每当看到学员掌握新技术后的笑脸,听到大家一声声喊她“尤老师”时,她羞涩的脸上就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的那些话
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受苦,就能忍受一切苦。
躲在角落里自我陶醉,只是孤芳自赏。引得百花竞艳,唤醒美丽春天,那才是自己应有的价值。
有着30多年党龄的父亲给了我一种精神,一种石油人的精神。当这种精神扎根在血液和骨头里的时候,那就变成了一种性格,一种比塔吊铁臂还要有劲的个性力量。
凡事都要干到最好,还需要目标高远、目的明确。干到最好不是为了荣誉,是为了那份价值和责任。只有这样,你才能坚韧不屈,百折不挠,才会有勇气和信心。
大港油田,一片希望的热土。阳光下,一朵“宝石花”悄然绽放,火红艳丽,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2011年初春,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相继报道全国三八红旗手十大标兵评选揭晓。大港油田公司采油五厂作业一区油水井管理五组组长尤立红赫然在列,是集团公司和天津市唯一获此殊荣者。
她曾在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摘金折桂;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青年岗位能手,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当选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参加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向世人展示当代石油女工的风采。
一项项殊荣,引人注目;33岁的人生,光彩熠熠。
面对这一切,尤立红坦言:“其实我就是一名石油工人,只是在岗位上干好我应该干的工作而已。”
一句叮嘱
成长路上的不竭动力
1996年尤立红技校毕业,被分配到大港油田采油五厂采油三队46站,当了一名采油工。
作为老石油的父亲叮嘱她:“不管干什么,要干就要干到最好!”15年来,她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信念。
白天,跟着师傅认真学习每个基本操作要领和故障处理方法;晚上,阅读采油工程、油藏物理和石油地质等相关书籍,就连星期天仍手不释卷。尤立红有个习惯,就是随身携带笔记本,不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看到跟技术有关的事或者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立即记录下来,回家整理后专心钻研,直到搞明白为止。十几年下来,她翻破了30多册采油专业技术书籍,随手做的笔记有30多本20余万字。
“驴头”和游梁距地面八九米,春检时给抽油机做防腐,骑在上面的人总是尤立红。她说:“这些活儿通常都是男员工的事儿,但有些男同事站到3米高的减速箱上还心存余悸呢。我性子比较野,不怕!”尤立红喜欢巧干,爱动脑子,好出点子,不局限于常规的操作方法,能够活学活用,常常事半功倍。经过艰苦摸索,只要工具使用时拿捏到位,抽油机调平衡和换皮带等“大工程”,也在她手中变得游刃有余,一点不输有经验的男同事。
2006年,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采油工比赛在大港油田举办。当时,尤立红生完孩子刚刚重返工作岗位,不仅操作上有些手生,而且教材改版和计算机操作不熟练也都是新挑战。整整50天,她白天参加培训,晚上回家后坚持练习计算机1小时,孩子睡后每晚画1张工件测绘图,早起2小时熟悉理论知识,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
接到3个月封闭集训的通知,尤立红很犹豫,因为孩子刚过周岁,参加集训就要给孩子断奶,更不能朝夕相处了。她找丈夫“汇报”思想,丈夫反而很平静:“选上挺好的。你去吧,家里有我呢!”第二天一早,尤立红提着行李正准备要走,儿子挥舞着小拳头“妈妈妈”地学语。她撂下行李,回转头来搂着儿子亲了又亲。她的视线模糊了,趁眼泪还没落下,快步走出家门。半个月后回家探望,儿子和她生疏了许多,心酸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淹没了那个只有半天的假日。
距比赛仅有半个月时,尤立红在抽油机调平衡练习中挫伤了胳膊,自然下垂都很疼。要推近两吨重的平衡块,根本不可能。看着教练焦急的目光,一向坚强的她流下了眼泪。“不,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她暗自告诫自己。一连几天,她着了魔似的整天围着平衡块转来转去,搬搬这儿,动动那儿,最后尝试用套筒取出牙块的简单方法一举成功,省去了推平衡块的工序。
就是这样,封闭集训的140个日日夜夜,尤立红体重减少10斤,笔记做了近5万字,制图画了百余张,理论卷子摞起来足有半米高,每项实际操作练习不下300次。最终,尤立红和其他6名选手代表大港油田闯入决赛,并一举夺得金牌。
情系一线
让每口油井都长寿
“我更喜欢和油井打交道。” 到生产一线去,到基层班组去,用所学知识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2008年年初,她放弃在二线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来到了作业一区油水井管理二组,成为一名班组长。
港西油田是一个已经开发了40多年的老油田,她所在的组共有油井56口。“西51—1—1是一口出砂井,西G50—15是稠油井,西46—2—4是低能井……”说到辖区的这些油井,尤立红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了如指掌,最担心的就是它们“发烧”和“感冒”。
2008年8月的一个雷雨之夜,停电导致管理二组的大部分油井停抽。供电后如果不能及时起井,不仅会影响产量,而且有可能危及油井“生命”。深夜1时许,雨停了,尤立红立即和2名值班人员分头去逐一检查油井启动情况。独自一人在泥泞不堪的路上穿行,两侧庄稼已有1米多高,四周一片漆黑,手电筒调到最亮。一尺多高的杂草不停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她打开手机里的音乐,荒腔走板跟着唱,来给自己壮胆。
直到5时,随着西1—9—1井顺利启抽,组里所有油井均已恢复正常。这时的她才感觉很累,咬着牙在泥泞里走了十几里,真想好好睡个觉。
取样、看压力和更换盘根,这些常规工作,一开始大家都是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尤立红却喜欢动脑筋思考。更换盘根看似简单,但过于频繁会对油井生产造成影响。根据油井情况不同,她总是试图找到影响盘根使用寿命的根源。比如,出砂井要合理控制生产压差,井口不对中的井要调偏,对井液有腐蚀性的井采用耐腐蚀光杆,这样就延长了更换周期。在尤立红的感染下,组员学会了思考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并逐步成为自觉习惯。
电泵井西40—6—9H井是这个组的一口高产井。第一次核产时,她发现这口井在连接流程停放套管气时,只停了不到5分钟,压力和电流就起了很大变化。这样的波动对油井稳产带来很大隐患,油井有面临停产的危险。为此,整个采油厂都在积极想办法,寻找治疗良方,尤立红更是寝食难安。经过2天的研究琢磨,她提出用连接单侧套管双翼放气流程的方法,保证油井平稳生产。这个方法得到作业区的认可,并在全厂100多口电泵井推广使用,每月避免停产井20多口,节省修井费用800多万元。
截至目前,尤立红先后解决各种生产难题80多个,提合理化建议百余条,进行技术革新15项。她所在管理组的油井免修期超过600天的“长寿井”,已达全组油井总数的近一半。其中,西38—13井“长寿”天数1770天,西36—7—2井“长寿”天数更是达到2080天。
授业解惑
斑斓人生的另一舞台
一花独放不是春。尤立红说,我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其他同事,让大家一起进步。
2006年,采油五厂举办基层员工脱产轮训班,尤立红担任兼职教师。她总结出的“温故知新法、互动教学法、标准操作分解法”等学习方法通俗易懂,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生动新颖,深得学员喜爱,其他采油厂的人也来听她的课。每当看到学员掌握新技术后的笑脸,听到大家一声声喊她“尤老师”,她羞涩的脸上就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备战2007年大港油田职业技能大赛时,尤立红担纲“计算机操作”、采油工“抽油机调平衡操作”和注水泵工“电机检测接线操作”3个项目的执教工作。为这次比赛,她白天授课,晚上查阅资料、挑选试题,针对每名选手的实际情况制定强化学习方案,还拿来家里的数码相机,把大家的操作过程拍下来,跟所有选手一起分析操作中的优势和劣势。她还将自己多年来参加比赛的心得和临场发挥的技巧倾囊相授。最终,她带领采油五厂一举夺得团体第一和六个单项第一。
2010年,集团公司举办采油工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大港油田代表队教练组的骨干成员,尤立红全程指导备战技能竞赛参赛选手,为大港油田最终夺得一金、三银、四铜和团体第一名的佳绩做出卓越贡献。
孔红芳是与尤立红签订“导师带徒”合同的弟子,在她眼里尤立红是一个“善变”的女人。孔红芳说:“生活中的她乐乐呵呵,总是一副笑脸。但一到培训,她就变了一个人,各种动作要求非常严格,抡大锤时,简直要把锤的落点精确到毫米。”然而,孔红芳并不怕她,并亲切地称呼她“尤尤”。在尤立红的严格要求下,短时期内,孔红芳有了长足进步,2007年首次参加大港油田技能竞赛就拿了三等奖,2010年考上采油工技师,现在还担任五厂兼职培训教师。
这就是尤立红,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努力将每一天的工作做到最好。“奋发有为,从一名普通的采油工成长为高技能人才”,3月1日的《人民日报》在报道中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