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弃割”加剧 期现结合破解产业困局

   2016-07-05 中华石化网证券时报

89

核心提示:6月下旬的海南正直盛夏,但作为当地重要产业之一的天然橡胶产业却泛着一丝寒意。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6月下旬的海南正直盛夏,但作为当地重要产业之一的天然橡胶产业却泛着一丝寒意。

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天然橡胶价格从2011年最高价4万多元/吨,跌至去年底的9000多元/吨,目前则在生产成本线附近低位运行。市场持续低迷,对天然橡胶市场生产经营者、上下游企业带来较大影响。胶农收入锐减,橡胶园砍树、“弃割”现象加剧。对于该产业发展状况,证券时报记者跟随东京商品交易所和华泰期货到海南进行实地调研。

“弃割”加剧

证券时报记者来到距离海口市122多公里的海南琼中县乌石农场,该农场主要种植天然橡胶。在一处胶园,乌石农场相关负责人称,该胶园是2008年左右种植的新胶园,占地200亩。

该负责人介绍,如果管理完善,一棵橡胶树从种苗到开割,需要7、8年时间,一般可以割16年左右。在海南当地,割胶时间一般为凌晨3、4点,上午10点左右收胶,每天一次只割一刀,而且下雨天不能收割。现在,年轻人几乎没人愿意割胶,农场胶工人数从几年前的300多人减少至不到200人。

除了面临用工荒,还要应对胶价下跌以及成本节节攀升的双重压力。该负责人举例称,一个简单的收胶碗,几年前的价格是3毛钱,现在的价格在1.1元左右。

国营胶园由于有补贴等因素,几乎不存在弃割现象,但在民营胶园,农户砍树“弃割”现象持续加剧。在海南地区,民营胶园与国营胶园产量之比大概为5:5。

有海南当地业内人士估计,民营胶园有60%左右已经弃割或者改种水果。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海南橡胶)执行副总裁谢兴怀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农场种植成本相对较高,折算成本大概在1.3万元左右,但现在市场上胶价只有1万元左右。相对农场,农户自己种植的成本相对低很多,但是,如果割胶收入不如去外面的打工收入高,他们就会选择弃割,甚至砍掉橡胶树改种其他品种。

实际上,不只是海南,在天然橡胶的其他产区,比如东南亚一些地区也出现了类似情形。

东京商品交易所宣传部总经理宫沢得康介绍,近年来,泰国和印尼等天然橡胶主产区采取了收储、限制出口等手段,但并未改变天然橡胶的价格跌势。

华泰期货能源化工研究员陈莉称,从供需基本面情况看,供应大方向转向宽松,需求有减弱的可能,因此天然橡胶持续反弹条件尚不成熟,反弹持续性是存疑的。只有等待仓单消化之后,才可能是介入做多的机会。

期现结合破解产业困局

今年一季度,天然橡胶价格虽然在宏观和季节性供需改善的影响下,有所反弹,但在5月份迅速回落。下半年行业该如何克服困局,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这都是橡胶产业链上的人士关心的话题。

证券时报记者来到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企业——海南橡胶。目前该公司拥有3732亩橡胶苗圃,353万亩橡胶园,19家加工厂,产能超过40万吨,主要产品包括全乳标胶和浓缩乳胶,其中全乳标胶是上海期货交易所认证的交割标的。

海南橡胶执行副总裁谢兴怀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天然橡胶价格下跌,海南橡胶一方面要应对胶工减少,缺少胶工的情况,积极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生产队伍,最大限度降低胶价低迷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推进非胶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在上海自贸区建产业投资平台、开展产业基地等金融业务,促进橡胶产业渡过难关。

业内人士介绍,市场会自我调节,一般产业上下游都会回归有利润的状态,包括供应量缩减。但是,天然橡胶不像其他农产品,调整过程可能比较长,因为天然橡胶生长周期要7年~8年。

海南橡胶公告显示,截至6月15日,该公司金融衍生品业务累计发生额为8.5795亿元(未包含前期已公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10.74%。

海南橡胶市场营销部期货业务总监苑尚宽表示,天然橡胶价格2013年、2014年基本处于单边下跌的行情,海南橡胶及时利用期货工具,取得一定的套保效果,基本弥补了现货的亏损,保证了公司的盈利。但2015年天然橡胶价格实在太低,套保不足以弥补现货的亏损。目前这种价格对以后的套保压力更大,只能争取用来减亏。

据了解,以往在海南的橡胶贸易商比较多,当地有些贸易商习惯囤些胶,但如果看错市场趋势会亏得更多,总之,胶价下跌对贸易商很不利。苑尚宽说,海南贸易商能活下来的基本都使用了套保工具。

宫沢得康表示,在东南亚,比如泰国一些大的贸易商也都是通过期货市场来对冲现货市场的亏损才得以生存。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