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能过剩的困局中,乌海市不等不靠,主动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全市煤化工产业升级呈现加速态势,焦炭气化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新方向。
神华乌海能源公司是乌海市最大的国企,面对去产能压力,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传利说,这次不会出现10多年前的不稳定情况,既有政策的组合拳对工人的利益进行保证,又采取“走出去”战略进行减员增效。
去年年初,公司利用国有大型煤企“正规军”优势,正式实施“走出去”战略。公司副总经理苏金元说:“我们有大型煤企管理的经验,职工队伍是成建制的,在采掘经验和设备上都有优势,不管去哪个地方承揽采掘业务,都可以轻松拿下。”1年多的时间,公司就在新疆、内蒙古神东、陕西榆林、宁夏以及阿拉善盟等8地承揽到13个工作点施工合同,共有1325名职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重新上岗。今年1月,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及所属公乌素煤业公司新疆乌鲁木齐办事处正式挂牌,标志着公司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通过“走出去”减员增效的同时,公司还积极组织富余人员进入三产从事服务贸易。今年4月,神华乌海能源公乌素煤业公司组建成立了民营企业-蓝疆贸易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购物、餐饮、住宿、养老、物流等多种业态。
煤企在通过减员增效化解来自市场压力的同时,积极通过产业升级化解过剩产能。
虽然通过前些年的持续转型,乌海市的煤化工产业在全国同行中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但这次煤炭、钢铁等行业市场下行仍让乌海市各企业有点吃不消,普遍出现亏损。对此,乌海市委书记宋亮表示,煤化工是乌海市重要的支柱产业,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要引导煤焦企业通过焦炭气化形成循环经济体系,鼓励企业延伸发展下游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真正把优势传统产业转化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
乌海市的决心很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焦炭气化战略,实现资源分质分级利用,不断延伸煤焦化工产业链条。
在这一战略的支持下,乌海市煤焦化企业已经开始迈出步子。位于千里山工业园区的内蒙古源通煤化集团有限公司LNG项目,是自治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13.6亿元,年产35万吨液化天然气。项目经过压缩、净化脱硫、甲烷化和深冷液化分离,最终制得液化天然气。一期工程为年综合利用5亿标准立方焦炉煤气,年产17.5万吨液化天然气,总投资6.8亿元,目前项目已经基本建成。企业负责人表示,液化天然气的市场很好,等投产后,企业就不用再看焦炭市场的行情了,自身形成的产业链条可以保障焦化满负荷生产。
在煤炭产业升级过程中,乌海市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6月21日,乌海市政府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除了这次合作外,在政府扶持下,乌海市煤化工企业普遍建立了研发中心,自治区煤焦化工研究院也落户乌海。乌海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的自治区级研发中心近2年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明专利1项,这些专利应用到生产领域后,创造出了巨大效益。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