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热情和气,时而刻板严厉的史卫星,像云像雾又像风,让人捉摸不定。
有人说他服务周到、不怕麻烦,活脱脱一个“红脸包公”;有人说他办事一根筋,死劲不活套,脸色比“包黑子”还黑!
这个时红时黑的“双面包公”,是河南油田能源公司保卫科外勤办主任。他平时很少在办公室呆,厂区出入口、油品罐装点等处,经常出现他的身影。
前不久,外地的一位司机王师傅来拉石油液化气,车刚开到厂大门口,就遇见了老史。老史问后知道他是第一次来。在哪儿戴防火罩、去哪儿开气票、到哪儿过磅、从哪儿待装,老史仔细交待了一遍。虽然老史说得认真,王师傅却听得费劲儿——王师傅浓重的“川音”,使信息交流打了“折扣”。老史见王师傅似懂非懂,干脆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扎,钻进驾驶室,为他当起了装气“向导”。装完气、办完手续,车开出厂大门口,老史还有点不放心,又固执地把王师傅带上了出油田的主干道,才下车放行!
王师傅感动得要买烟答谢,却被老史一口回绝:“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第一,如果走错路,违反交通规则受罚事小,一车几十吨重的石油液化气,万一出点啥事儿,可不是儿戏!”
话一说完,老史抬手招停了路边的一辆三轮车,跨上便朝回赶。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王师傅心里直感叹:“走南闯北去过那么多地方,这么热心的人还真少见!”
几年前,厂里上扩建工程时,剩余了10公斤左右的剧毒药品,一直保存在物管部门的库房里。其存放处属重点要害部位,必须每月检查一次。为保证安全,老史一月检查几次,有时一星期一次,每逢节假日,检查更是必不可少。
即使这样,老史觉得也不是办法:“既然不用,干吗不处理掉,放在库房里毕竟有隐患!”
同事开玩笑说:“你这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别人负责保管,咱们负责检查,各有各的职责。怎样处置,领导自有安排,你就别瞎捉摸了!”
“可这些剧毒药品,不出事便罢,一出事就不是小事,得想个万全之策!”
随后,老史便对这事上起心来。他通过油田保卫处的熟人,向省公安厅打听处理办法,找到郑州一家有处理资质的公司,可一打听,费用需10多万。后来多方联系,最终南阳市一家有资质的公司报价3万多。老史立即向厂里打报告,批复后难题顺利解决。
物管领导得知这事儿的原由后,对老史说:“这点东西,扔又扔不了,交又没人要,还必须严加看管,这一下你算帮我除了这心头之‘患’!”
猴年春节大年初三晚上9点半,一辆油罐车缓缓停在发油台旁开始装油。当发油流量计显示装到22吨多时,现场人员却发现在油罐车底部的地面上有油迹,弯腰检查,见汽油正从罐车戴的防火罩处往下流!
在现场执勤的老史立即告诉司机。司机还有点不信:“车辆检验合格、手续证件齐全,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可下车一看,司机当即傻了眼,饶是自己经验丰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车辆不能打火启动,既开不走,也拖不动,20多吨的汽油,难道让它白白流走?
老史把情况向厂里汇报后,一方面联系消防车,向漏油罐车喷洒消防水,防止油气浓度增加、出现闪爆,另一方面从外面联系一台油罐车,把汽油往其中倒。
汽油全部倒完后,老史又指挥消防车,把泄漏罐车底部也仔细用消防水吹扫了几遍,确认安全后,在消防水雾的保护下,才让司机把泄漏罐车缓缓开出了装车区。
看着老史等人疲惫的身影,司机连声致谢:“多亏史主任处理及时,不然我的十几万元就打水漂了!”
“红脸”的老史人见人爱。可只要发现违章,“黑脸”的老史就招之即来。个别不了解老史的司机,通过驾驶室躺人、放石头,穿铁马甲,水箱放空等办法,增加车辆皮重,减少油品净重,想赚取一点外快。老史对这此行为绝不手软,轻者按规定罚款,重者列入黑名单,不准再次入厂。
前不久天下大雨,一辆拉汽油的罐车过磅时,发现皮重比平时重了80公斤,老史认真对车辆检查了一遍,一切正常。司机说:“史主任,雨天车湿,轮胎上还沾泥带水,重了点很正常。”老史却不相信,他眼睛朝车上一瞄,拉着把手费力地爬上车顶,结果一看,发现了端倪:不知是司机有意还是无意,车顶的小槽子里积了小半槽雨水。老史立即用树枝把小槽子的放水孔疏通,然后再次过磅,皮重少了40公斤。老史说:“这次算你无意,以后要保证小槽子的放水孔畅通!”
老史淋得浑身湿透,事后患重感冒,一个多星期才好利索。
妻子劝老史:“再过两年整就退休了,快60岁的人,为40公斤汽油病了一周,你分不清轻重?”
老史回应道:“我当一天和尚,就要撞好一班钟。这次40公斤得逞了,他下次就想400公斤,我得一开始就断了他的邪念!”
有人说老史时阴时晴,让人难懂。
单位党支部书记却说:“老史时红时黑的面孔里,深藏的是一颗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责任心!”
(河南油田 李家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