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脏是干不了技术活的。”这是杨谦迎的“口头禅”。每次见到杨谦迎,身上的工作服比一线操作工的还脏,头上的安全帽也经常沾着煤粉或灰渣。
杨谦迎是广州石化动力事业部动力一站技术组组长,一名喜欢“蹲”在现场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年轻的共产党员。2002年进入广州石化后便与锅炉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在2012年国家环保部发布了新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后煤粉锅炉实施烟气脱硫脱硝改造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经常起早贪黑,与一线职工在现场摸爬滚打,从配合厂家施工、调试、到后来的安稳运行达标排放,使广州石化成为中国石化第一家达到“超洁净排放”的企业,使广州石化环保工作在地方树起一面旗帜,成为“超洁净排放”的标杆,这里面有他的一份“军功章”。
前两年,动力事业部3#、4#煤粉锅炉按国家环保部“史上最严”《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广州市《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开始实施改造。项目工程包含锅炉磨煤机改造、烟气脱硫改造、脱硝改造等 250多个项目,涉及大量的拆除还建工作,与同步实施的大修、更新、小修工作和正常运行的#1、#2煤粉炉均存在深度交叉,是一项典型的双边工程。面对繁杂的项目,让作为煤粉锅炉技术组组长的杨谦迎深感“压力山大”。改造工作千头万绪,而还在运行的1#、2#煤粉炉技术问题或突发故障也要面对解决,此时的杨谦迎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在锅炉现场经常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白天跑现场,晚上看图纸写规程,他的办公室经常通宵灯火通明。
由于“超洁净排放”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切需要从零开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作为煤粉锅炉技术带头人的杨谦迎只能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他一边审查图纸,一边了解装置的构造,并经常在深夜上网搜索脱硫技术在电厂的应用,让自己尽快掌握脱硫脱硝工艺特性,并自己动手编写操作规程,然后花尽心思对每一个班员进行培训,在装置现场经常可以见到他不厌其烦地讲解甚至手把手地教导,将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倾囊传授给操作工,帮助他们成长,为项目开车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项目从建设到开车试运,历时10个月,作为现场工艺系统配合、设备检修安装交底、调试组织多面手的杨谦迎,每天上下爬40米脱硫塔的次数数也数不清。在项目调试以及开工期间,杨谦迎更是全身心投入,丝毫不敢放松。记得在对3#煤粉炉进行动力场冷态试验时,在昏暗浑浊的炉膛里,当引风机、送风机和排粉机全开时,热乎乎的风夹杂着噪音迎面扑来,让在场的人觉得浑身不舒服,但杨谦迎却没有退缩,与厂家调试人员在炉膛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他全心盯着风向的变化并认真记录着,一个小数据也不漏下。3#煤粉炉顺利点火投产运行,他连续几天蹲在现场跟班,调试操作,掌握一线数据。“只要他在现场,我们心里就踏实。”动力一站的领导和班员都把他看作是装置的“定海神针”。
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各方努力,3#、4#煤粉炉的脱硫脱硝改造项目均出色完成并实现一次开车成功,烟气排放不但能满足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且稳定地达到广州市超洁净排放“50355”的要求,成为集团公司及燃煤电厂的行业标兵,行业内、集团公司内的很多专家和技术人员慕名前来参观学习,无论多忙,杨谦迎都热情陪同讲解,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技术问题。“同行都是一家人,能帮助他人让我更快乐。”杨谦迎说。 记得一次在接待一批来自胜利电厂、燕山石化专家考察团时,由杨谦迎介绍脱硫脱硝技术在广州石化的应用情况,他专业、娴熟的讲解获得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公司总经理陈坚也在大会上表扬他。
为确保改造后的3#、4#煤粉锅炉稳定达标经济运行,2015年,杨谦迎并没有放慢脚步,又开始琢磨“怎样降低运行成本”。他不断研究技术资料、摸索运行经验,总结出一套运行规律,通过精准查找出不同排烟温度、负荷条件下的脱硫运行温度临界点、风量临界点,让脱硫系统在安全条件下逼近极限工况运行,真正做到“精耕细作”。同时在运行班组中开展“节约脱硫剂劳动竞赛”,激励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在他的努力下,两台煤粉炉脱硫脱硝装置的运行成本进一步下降,脱硫成本单价降到3元/kg以下,液氨用量也控制在35kg/h以内,3、4#煤粉锅炉也实现在“超洁净排放”下稳定运行。这些数据,是对“碧水蓝天守护人”的最大安慰。
杨谦迎就这样努力做“碧水蓝天”守护者,同时他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也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先后被动力事业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广州石化评为“劳动模范”、被集团公司评为“模范党员”。
(广州石化 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