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7天,对于斯永林和他的吹扫小组来说,真是太难忘。
7月中旬,安庆石化炼油二部柴油加氢装置停工检修。班长斯永林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对原料、分馏系统进行吹扫。“反应系统还在置换,很多管线都相连……”接到指令的斯永林看了看头顶上明晃晃的太阳,想着越催越紧的节点,还有那坏掉的地下污油泵,心里沉甸甸的。
再硬的骨头也得啃下来!
他叫上三班班长曹磊,与其他8个精干的青工一起,临时组成10人吹扫小组。
停工要求油不落地,但污油泵坏,污油怎么处理?斯永林和曹磊想点子,将油集中到原料罐,再按照计划,定时定量用原料泵送出去,转到罐区。
为了确保“气不上天”,装置实施全密闭吹扫。吹扫小组根据任务情况,时而化零为整,时而化整为零。原料系统6条线同时给蒸汽吹扫,斯永林带着一部分人在现场监控,随时调节给汽量;曹磊带着其他人及时排冷凝水,防止容器抽瘪。各路过油主管线扫线接近尾声,低点排凝由于长期未用,会有堵塞情况的发生。那些日子,铁丝就成了扫线小组打开堵塞排凝的“钥匙”,每人腰间都别着几串铁丝,见堵就通。
最难的是燃料气管线的扫线。遇到的第一道难关就是燃料气线界区阀关不严。“我们五点钟就接到董工的‘半夜鸡叫’,说想到了好办法,让我们试试。”说到这点,斯永林很是佩服。工艺员董晓猛的“半夜鸣叫”给吹扫小组争取了时间,他判断燃料汽界区阀有脏东西卡住阀芯,建议多次开关过量,将脏东西带出去,试后,阀门关紧,让吹扫小组可以放开手脚干。18日,吹扫小组对燃料气管线分别进行了氮气和蒸汽吹扫。为抢抓时间,斯永林身先士卒带领组员爬高上梯,晚上11时30分,管线吹扫结束。
此时,疲惫不堪的斯永林才敢松一口气。他抬眼看了一眼手环计步器,“1天25000步!”初步估算,7天,共走了17万步。“总算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燃料气管线、原料、分馏系统全部吹扫完毕。”想到这里,疲倦的他顿时感到心里一阵轻松,脚步越来轻快。
(安庆石化 曾雅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