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森林”间的“拼命三郎”——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净化一车间副主任李杨涛

   2016-08-05 中华石化网中原石油报

157

核心提示:“娟子,厂里有急事,我得走了,笼上留了你喜欢吃的蒸饺,记着热一下。”8月1日,暮色四合时分,普光分公司

“娟子,厂里有急事,我得走了,笼上留了你喜欢吃的蒸饺,记着热一下。”

8月1日,暮色四合时分,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维护维修站的王娟满身疲惫回到了家。然而,她并没看到期望中丈夫在灶间忙前忙后的身影,只有餐桌上的一张字条在静静地等她。

这行匆匆写就的字迹,出自和王娟在同一座厂里工作的净化一车间设备副主任李杨涛之手,家里那个专门用于收集这样的“隔空对话”的铁皮盒,已经满溢得快装不下。层层堆叠的字条背后,是李杨涛长达八年苦乐参半的普光年华。

2008年,大学毕业的李杨涛来到了普光气田,成了双脱外操岗的一名外操工。骄阳下,他跟随老师傅跑现场,配合他们完成了高低压火炬点火投用、联合机组联动试车及进气投产等重任。夜幕里,他捧着一卷早已被翻得枯皱烟黄的工艺流程图挑灯苦读,直至对眼前雄伟壮阔的“钢铁森林”的每个细微节点都了然于胸。

2013年1月16日,第三联合装置一列贫胺液后冷却器管束发生泄漏,李杨涛主动请缨,奔赴现场……第二天清晨,经过连夜抢修,漏点终于被消除,李杨涛满身疲惫地从封头内爬出。此时,整片厂区刚刚苏醒,草地、树木,以及林立的罐体、塔器上,结了一层灰白色冰霜,他的上下牙齿不受控制地飞速相撞,浑身瑟瑟发抖,喉头不住地发出咕咕哝哝的含混的声音。

直到下午两点,破损管束吊装完毕,李杨涛才离开现场。他那扯着几近失声的嗓子振臂指挥的姿态,像极了一位将领,直面危难,举重若轻。

就在当年的6月,李杨涛被提拔为车间设备技术组组长。然而,他依旧奔波在管廊林立的“钢铁森林”里,或忙于检修技改,或忙于隐患查摆,渐渐修炼成了现场数千台动静设备的“活地图”,哪台泵气蚀严重,哪个阀门内漏,哪块仪表需要校验,他都如数家珍。

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敬业精神,共同促进了李杨涛的技能水平跨越式提升,中间胺液泵压力开关异常报警、胺液过滤器反冲洗不合格、原料过滤器置换不容易达标等制约装置安稳运行的“瓶颈”问题都被他一一攻克。

此外,他还先后编写了“联合装置机泵晃电预案”“液力透平投用及注意事项”等20余项操作规程,取得了“大型净化装置选择性脱硫技术优化研究及应用”“大型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高效检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科研成果近10项,并不遗余力把自身技能传授给他人。渐渐地,同事中流传开了“有问题,找杨涛”的习语,昔日那个满身学生气的“拼命三郎”,不知何时已蜕变成了备受同事敬仰的气田“技能大咖”。

2014年,李杨涛升任净化一车间副主任,分管设备管理。全新的职业站位促使他从更高层面思考设备管理问题。他探索建立机组承包考核管理制度,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设备管理中来,全员耕种“责任田”,一改往日被动、零散的设备管理局面,使车间越来越多的设备被评为厂“明星机组”,为联合装置安稳运行构筑了强劲根基。

张晓刚是天然气净化厂近年新提拔的车间主任,和李杨涛共事不久,但对这位永不知倦的“拼命三郎”,他打心眼里服气。张晓刚说,他们车间有个微信运动群,李杨涛几乎天天都以一万五到两万的步数高居榜首,把几个“登山迷”远远甩在身后。他的存在,对所有人都是一种极具感召力的引领;他的存在,每时每刻都在告诉同事,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姿态奋力前行。

(中原石油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