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军:采油路上的创新达人

   2016-09-02 中华石化网崔洪武

82

核心提示:“弹簧压力太大,黄油喷出不均匀。”8月30日,河南油田采油二厂井楼采油管理区楼2116井上,河南省十大“能

“弹簧压力太大,黄油喷出不均匀。”

8月30日,河南油田采油二厂井楼采油管理区楼2116井上,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河南油田“十大工匠”刘桂军正在和采油高级技师王文生现场试验。

“今天下班前,咱们一定将‘自力式黄油加注器’进一步改进,增进井口盘根盒润滑。”刘桂军擦拭着额头的汗水道。

为降低电能损耗,提高机采系统效率,在这种“秋老虎”天气,他们已经连续两周在井上边实验边改进。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刘桂军和他的同事成为解决生产难题的革新发明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初试牛刀

1997年,刘桂军从水泥厂调到采油二厂井楼油矿工作,成为一名采油工。为了干好这份工作,他主动找师傅借来《采油工》书籍,自己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稠油开采很有“嚼头”,也从内心深处爱上了这份平凡的工作。

然而,在工作中,细心的刘桂军也发现了问题。在给油井加盘根时,需要用锯弓一个一个锯,不慎还会割伤手指,费时费力。下班后他就揣摩着要是有个盘根切割机就好了,一连几天,他都心事重重。一个偶然的机会,受到瓷砖切割机的启发,只要有点空闲时间,他就“猫”在工具房里,自己设计图纸,用废旧零件“捣鼓”。当时正值盛夏七月,不干活都是一身汗,刘桂军却在“闷罐”似的工具房里汗流浃背地忙得不亦乐乎。当他拿出历经千辛万苦制作好的电动盘根切割机给工友们试用时,大家都惊讶于这个不爱说话的小伙子居然解决了一个这么大的难题,不但不会割伤手指,还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看到自己研制的盘根切割机解决了生产难题,刘桂军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从那一天,他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学习专业知识,围绕原油生产,立项攻关,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改革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痴迷创新

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边学边干。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较真儿的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总会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也要弄明白,用他的话说“要不然,觉都睡不着”。正是这股认真的劲头,2006年,采油工高级工的刘桂军斩获局采油工技术比武状元,被破格授予“采油工技师”,2009年被聘为“采油工高级技师”。

成为技师后,刘桂军创新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更加有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雨天晴天,他奔走在油井间,发现问题,揣摩解决。

稠油粘度对温度极为敏感,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下降,原油的粘度和产出物也随之变化。为了适应油井的生产,必须根据油井的变化调整冲程、冲次,目前调整冲次的方法以机械法为主,通过更换皮带轮实现,而现场拆装皮带轮费时费力,增加油井停产时间,影响原油产量。刘桂军和同伴们研制的“复合变径皮带轮”使调参省时省力、提高油井生产时率,年节约成本费用95.24万元,该项目获得2013年百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

在采油一线工作19年,“光杆扶正器”、“抽油机光杆自动清污装置”、“抽油机减速箱防盗油盖板” ……

一项项创新成果相继问世。这些成果不仅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还降低了成本,解决了许多棘手的生产难题,刘桂军也因此获得2012年度“局技术创新能手”;2015年度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河南油田“十大工匠”。

投桃报李

刘桂军没有被这些光环所包围,监管培训工作的他,积极培养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鼓励他们在技术比武和生产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术素质。每年技术比武备战期间,他就带着简单的行装和学员们一起吃住。三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一脸疲惫的他得知爱徒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2014年郝文惠获得厂集输工状元;2015年河南油田采油工技术比武中,李飞、张健分别获得第四、第五名的好成绩;2016年张健获得局注水泵工状元。

在创新这条路上,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之付出的艰辛。周末从没休息过,没时间陪爱人逛街,没时间给孩子开家长会。2011年,母亲得了重病,他和妹妹轮流照顾母亲,在照顾母亲的间隙,他还在进行“套管自动放气阀”的构思。

在创新路上,有成功、有失败、有同事的支持、也有家人的鼓励。作为一名采油人,他觉得身上有更多的责任,在创新路上不断创造价值。

(河南油田 崔洪武 黄同华)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