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在濮阳市丹尼斯采血屋,油田员工张卫华身着志愿者马甲,正引导献血群众填写表格,同时为咨询群众耐心地讲解献血注意事项。
张卫华不仅是这里无偿献血的“常客”,还是濮阳市“三月爱心社”的一名志愿者。濮阳市采血站的赵敬红科长介绍说:“每周他都会抽出两天时间来这里做义工,已经10多年了。”
今年3月初,张卫华获得中国红十字总会颁发的“2012至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银奖”奖状。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被同事们慢慢“翻炒”出来传遍全厂。
张卫华今年36岁,是采油三厂治保巡检大队的一名治保员。熟悉张卫华的人都知道,他自1999年坚持义务献血以来,已经累计献血两万毫升,相当于为四五名成年人全身换一次血。2004年,张卫华在朋友的介绍下,自愿加入濮阳慈善总会,成为那里的一名义工。
张卫华的爱人连彩梅在濮阳市外国语学校任教。每逢周末,张卫华都会去那里探望爱人。2008年,他在市外国语学校结识了3名贫困高中生,经常为他们购买餐票、赠送学习用品,还让爱人在学习上多给他们“开小灶”。张卫华说:“虽说那个时候每月只有一千多块钱的工资,但一想到这些学生的困难境况,还是觉得应该帮他们一把。如今,他们都考试上了理想的大学。这是我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张卫华是厂团委开展‘爱心之旅’活动的成员之一。该厂原团委书记韦超介绍说,从2005年至2010年,张卫华主动与社区孤老太尚志荣结成帮扶对子,每周都上门嘘寒问暖,经常为老人买米买面、送钱送药。考虑到老人血压高、经常眩晕,张卫华还自费为她安装了一部电话。2008年,老人被查出患有骨癌,张卫华通过与其老家的有关亲人进行协调,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其顺利返乡。“说句实在话,他对尚奶奶,就像对自己的亲娘一样!”团员高延飞对张卫华评价说。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这也成了张卫华开展公益活动的一个新渠道。2012年,张卫华在报纸上看到青岛黄海学院的学生郭文义,因家境贫寒,无力为父亲治病的消息后,主动为其汇去400元,还通过新媒体与濮阳市“三月爱心社”取得联系,为其捐献援助资金1万元,濮阳绿城超市为其捐资5000元。
“他就是这么个人,见不得别人受苦,也不愿占别人的便宜,有时我都觉得他太‘傻’。”妻子连彩梅介绍说。
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张卫华带着孩子走到大庆路与任丘路交会口,无意中发现路边有一个红纸包,捡起来一看,里面包着3000元现金。
“若是别人,早乐得合不拢嘴了。可他却带着孩子在寒风中等了两个半小时,直到失主前来寻找,把钱交还给失主才回家。本来孩子就有病,结果这一冻,两周也没好利索。”连彩梅说。
“你不觉得你做了这么多,都是在为别人做吗?”笔者问他。
“雷锋是我最崇拜的好人。我只想像雷锋那样,力所能及地为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点点儿帮助。”张卫华笑答。
(中原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