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线上的“定海神针”

   2016-09-22 中华石化网唐文强

37

核心提示:初次见到黄顺友是在江沙33-10HF井场,一米六几的个子,身体略胖,剪着寸头,黝黑的皮肤,脸上露着微笑,年

初次见到黄顺友是在江沙33-10HF井场,一米六几的个子,身体略胖,剪着寸头,黝黑的皮肤,脸上露着微笑,年近50的他却显得神采奕奕。他是西南井下酸化压裂大队的一名基层队长,在一线已经了干了31年,同事们都说他是一根“定海神针”。

现场10年,让配液效率翻倍

众所周知,压裂是提高单井产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压裂已经成为各大油田增储上产的首选,而压裂最重要的就是压裂液体,就像厨师的食材一样,没有好的食材不可能做出美味,同样,没有好的压裂液体,也不可能完成一场压裂。黄顺友就是专门负责压裂液体的配置工作,而这一干就是10几年。

在井场,他指着一口液罐说:“配置液体很简单,就是将水和原料混合就好,但是也很复杂,几十种药剂,你要根据不同要求加入,并且要控制百分比,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最重要的是我们配置液体数量达,最少也是几百立方米,最多达几万立方米。”

说着他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依次写到:中江103井912立方米、江沙33-12井3245立方米、永页1HF井37920立方米……

以往,因为压裂工艺的限制,对液体量要少,并且有足够的时间配置。如今,随着压裂工艺的不断发展,对液体数要求越来越大,老办法已经无法跟上施工节奏,如何将提高配液效率,加快生产节奏是他一直考虑的问题。

“纯人工配置已经落后了,必须走机械化的路线”。说干就干,他带领团队,将配液的每个流程梳理出来,进行机械化改造。3个月后,一套自动配液机图纸出炉。为了找到适合的材料和动力源,他多次往返在现场和加工厂之间,针对部分配件不是成品的情况,他凭借多年经验,用材料厂的钢板进行加工,终于,一套新的配液系统呈现在大家面前。新系统将以往人工搅拌、露天配置液体的环节,转化为全机械化、密闭式运作,并将原来多道工艺,整合成一套流水作业线,规范了配液流程,实现现场配液机械化、密闭化、环保化操作。

以往配置液体需要9人,每小时只能配置十几立方米,而使用新型配液系统后,只需要4人,每小时能配置50多立方米,人员减少一半,效率提升近3倍。如今,配液系统已经在西南各大工区全面投入使用。

仓库1年,让管线实现标准化管理

身在石油石化行业,无时无刻不在与管线打交道,工种不同接触的管线也不同。黄顺友所在的压裂队施工的是高压管线。大队每年施工近300口井,管线就要装卸近千次,搬运近千次,而这些管线都由各施工班组自行管理、保养和使用,因为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这一切,黄顺友都看在眼里,一个月后,他带着一摞纸,来到了大队长办公室。

“队长,我觉得咱们管理管线的方式需要改进一下。”

“老黄,你有啥想法?说来听听。”

“我觉得应该把管线集中管理,这样既能提高管理水平又能提升安全性能。”

“这个提议不错,不过谁来管,怎么管?”

“如果队长放心,我来管,这份管理办法你看看,是我整理的。”

“老黄啊,看来你准备得很充分啊。”

队长笑着接过了管理办法,十分钟后,各班组接到指令,所有管线以后集中统一管理。起初,大家还有疑虑,大队管线有一千多件,要集中管理、保养、安装,数量多,业务量大,谁来管理,谁能管得好,大家心中都打了一个问号。不过当听说是黄顺友负责时,大家都松了口气,因为多年来,还没有他解决不好的事,大家都很信任他。

3天时间,所有管线集中;7天时间,完成管线检查;15天时间,所有管线按照不同批次、不同使用时间、不同施工类型分类上架摆放;1个月时间,完成管线编号,录入电脑数据库,并正常投入现场使用。

这1个月,黄顺友遇到很多困难,不过他都没有退缩,他心中一直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自己提出的建议就算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更不能辜负同事的信任。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还根据管理情况,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提出了分批次摆放、模块化吊装、流水线安装等新办法。

如今,大队已经实现了高压管线领取、仓储、使用、保养、检测、报废全过程全寿命一体化管理,建立起标准化、流程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西南井下 唐文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