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中国市场 继续加大投资

   2016-09-28 国家石油和化工网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346

核心提示: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时候,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公司卡博特宣布与内蒙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时候,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公司卡博特宣布与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在内蒙古乌海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年产8000吨/年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工厂。

此外,为加快创新脚步,推动应用发展,卡博特将建立一个全新的亚太技术中心,对卡博特公司持续向全球客户提供世界领先和创新的材料起到关键作用。该中心将落地于上海的卡博特亚太地区总部内,以其基础设施和实验室支持卡博特公司亚太区所有业务。

9月12日,借卡博特与恒业成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的机会,卡博特公司执行副总裁、高性能化学品与特种流体总裁Nick Cross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Nick Cross:各位好,首先感谢各位从北京来上海参加我们这次发布会,相信在这一天里,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些细节。我是Nick Cross,加入卡博特有7年时间了。我之前在BP工作了25年,最开始是在欧洲,负责欧洲和非洲的相关业务。最近5年,我负责整体战略相关的发展,简单来说,分别是高性能材料和特种流体业务,这两个业务主要包括6大产品,其中我们最关注的就是气相二氧化硅产品。你也可以从我们今天稍候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更多关于气相二氧化硅,相信我们在这个部分的增长会非常迅速,并且我们也非常看好这个市场。

记者:现在全球整体经济复苏是非常缓慢的,中国经济也在深度结构调整的时期,国内石化行业现状也不乐观,这种情况下您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经济和化工行业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市场在卡博特的全球布局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Nick Cross:中国市场对于卡博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2015年卡博特实现全球营业收入28.7亿美金,其中中国市场占近20%,这说明中国市场对卡博特是非常重要的。卡博特在中国已经有很大的发展,卡博特自1988年入华以来,近十多年来每年产能增长都达到了20%之多,这是卡博特从另外一个角度实现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另外我们也确实面临一些压力,但是卡博特作为技术的引领者和创新者,我们希望更好地和客户协作,通过技术创新,在技术上面不断钻研,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市场仍然是投资的热点,尽管中国GDP增速也有所放缓,目前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是6%-7%的增速,在外国公司看来还是非常快速的,所以中国市场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今天,我们的投资行动正是我们这个观点的印证。我们对全球化工市场也有这样一个展望,预计接下来的10-20年当中,全球化工市场增长的50%还将由中国市场来驱动的,因此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

记者:目前全球化工行业,尤其是中国化工行业总体投资意愿都在下滑,现在中国有些化工公司投资到了其他行业。卡博特选了这样一个时机,和中国企业合资建设气相二氧化硅项目,请问卡博特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另外在未来还有其他的投资计划吗?

Nick Cross:卡博特在全球市场有非常重要的布局。例如,我们希望在中国分散均匀的布局而不是希望所有工厂都部署在一个很集中的区域,通过这种布局也可以更好地分散市场,服务更多的客户及开展更好的合作。

我们在选择全球合作伙伴时一般坚持三点原则。第一点,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所处的行业必须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第二点,我们的合作伙伴必须有生产气相二氧化硅必需的原材料;第三点,是双方对市场的理解和接近度。这次的合作我们和恒业成达成了非常多的共识,对方也满足了上述三点要素。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合作可以打造一个世界级的、高科技的、领先的工厂。这次投资,我们主要是针对中国西北部地区市场,因为目前该地区还没有大规模的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基地。我们也希望提升对外出口,我们在江西的气相二氧化硅工厂已经有非常好的远景了。通过乌海这个新投资,我们将会进一步奠定我们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长期基础,相信这次投资也将会是我们中国市场里程碑式的一步。

另外,我们肯定会继续考虑投资中国市场,不管是长期运营还是快速增长,我们已经奠定了非常好的客户关系,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也非常的顺利,所以我们将继续增加在中国的投资。目前卡博特有很多业务都成功入华了,哪怕还有一些没有入华的,我们也在寻求入华的机会,总而言之,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加大在华投资。

记者:目前高性能材料业务在卡博特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概是多少?在卡博特的战略地位是怎么样的?关于今天宣布的这个新投资项目,能不能更具体地介绍一下?

Nick Cross:高性能材料业务是卡博特四大业务分支之一,目前销售额全公司总销售额的1/3左右,利润占比大概50%左右。高性能材料业务领域很多集中在特殊化学品市场,所以相对来说利润率较高。

这次投资是准备在乌海建立一个合资企业,卡博特占80%的股份,恒业成占20%,投资总额是6千万美金,主要生产气相二氧化硅,年产能为8000吨。这个项目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批准和许可,也满足了监管的要求。预计2017年春季动工,2019年中期可以投产。卡博特从事气相二氧化硅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过去10年发展非常迅速,每年都快速增长。2006年卡博特投资建设了江西的气相二氧化硅工厂,2012年扩大了该厂的产能,主要为了满足东南亚的需求,目前江西产能是15000吨/年。这次在乌海的投资,主要是为了继续满足中国西北部市场的需求,乌海工厂投产后我们在中国的气相二氧化硅产能将达到23000吨/年,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投资了。

新工厂和江西工厂基本技术原理还是一样的,毕竟创新是卡博特的源泉所在,哪怕是没有问题,我们都会一直改进我们的技术,不管是在效率上还是主题上我们都会想办法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

记者:卡博特为什么会选择在内陆进行项目投资,为什么选择恒业成作为合作伙伴呢?除了您刚才提到的三个要素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Nick Cross:我刚才提到的关于选择合作伙伴的三个要素,是一个比较与选择合作伙伴的方式。对于长期投资,我们还要在各个细节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我相信任何一笔投资都应该这样。我们一开始做准备投资的时候,我们曾经找过中国市场上所有可能的潜在合作伙伴,并且都经过了反复讨论和审核,经过了各方面的充分接触。除了上述三个要素外,我们还对现有的设施进行了充分的评估,不管是能源需求、基础设施、能源成本等都做了考量,最后才选择了恒业成。

我相信双方在投资上的合作,毕竟大家都希望长期投资,对市场长期看好,一开始的理解和合拍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长时间的接触。从卡博特的角度来说,首先恒业成他们自身的业绩发展是非常强劲的,也可以为我们这次项目的合作提供非常长期持续的原材料供应。双方好的合作是双赢,我们气相二氧化硅工厂运行良好,才可以反哺恒业成的其他有机硅业务。我相信恒业成也对卡博特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和研究,才会达成合作的共识,目前的合作还是非常健康的,我对此非常看好。

记者: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正在实施供给侧改革,我们了解到卡博特在江西已经有气相二氧化硅工厂了,乌海新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作为支撑?你对市场未来需求是怎么看的?

卡博特高性能材料业务亚太区副总裁邓飞:目前中国整个气相白炭黑(二氧化硅)行业是有点产能过剩了,但是如果从不同的产品等级来讲,情况并不都是这样的。虽然目前中国整个行业的开工率是60%左右,但是高附加值的,或者产品质量好的厂家,基本上开工率要高很多。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虽然中国气相二氧化硅行业总体产能供应过剩了,但是中国市场对于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还是非常强劲的。从卡博特的角度来讲,不管是质量也好,稳定性也好,或者我们服务的客户他们自己做的产品,都是属于中高端的。我们也做过很多的调查,高端产品供应还是有缺口的。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目前中产阶级家庭越来越多,而且中国有很多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我们对我们现在参与的市场还是非常看好的。其实真正所谓的过剩是属于低端市场的过剩,如果市场上价格稍微产生一些变化的话,你会发现低端厂家承受力也是比较弱的。

Nick Cross:此外,卡博特除了投资乌海气相二氧化硅项目,我们的亚太技术中心也将在上海正式开始建设,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我们对高价值应用行业创新的关注,这也是卡博特非常重要的战略。我们希望更进一步的拓展我们的实验室网络,同时搭建现代化的设备,进一步引领创新的奇迹,不管是针对气相二氧化硅,还是针对炭黑,包括复合材料,还有色浆,我们希望通过全部业务领导发展,同时对于卡博特来讲,我们也有基于应用的创新机制,我们说的创新不仅仅是对现有市场的提升,也希望开拓出新的市场和应用领域,这也是我们的重要愿景和重要目的。

记者:对卡博特来说,中国市场未来有些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卡博特在高性能材料业务方面会不会实现更多的本土化生产和服务?

Nick Cross:有关本地化服务的方面,不管是我们在中国地区的工厂还是所有的业务,绝大多数都是依靠本地团队,就是说由我们中国本土团队负责的,这个角度也是印证了我们在中国本土化的工作还是非常棒的。亚太技术中心就是为了进一步激活本地主导以及引领创新,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和客户的关系,加强合作。卡博特作为技术的引导者和领先者,不管是波士顿总部,还是欧洲市场,还是中国当地的创新,都在全球进行无间隙分享和共享,我们所有的见解都会被全球业务网络所采纳,这也是我们巨大的优势所在。

关于中国供给侧改革,相信中国政府的战略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作用的,能够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我们非常赞赏这样的观点,同时我们的企业核心战略以及未来的计划也在这方面和中国政府不谋而合。我们在中国面临很多机会,我们会加大在华投资,我们会与客户共同开发,携手创新。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