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与欧佩克协作管控原油供应

   2016-09-29 中华石化网每日经济新闻

99

核心提示:第15届国际能源论坛于当地时间9月26日至28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召开。其中,多方瞩目的石油输出国组

第15届国际能源论坛于当地时间9月26日至28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召开。其中,多方瞩目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非正式会议于28日下午召开。

当日,伊朗石油部通讯社消息显示,伊朗正与欧佩克协作,以达成“供应管理协议”。

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李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相比于伊朗此前态度,此次表态出现了缓和。或许存在沙特等其他产油国作出更大让步的可能,譬如,“伊朗可以少减产”的特殊照顾等。

不过,截至本报记者发稿时(北京时间20:30分)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表示,伊朗尚未在阿尔及尔收到任何提议。

李烨指出,从目前来说,即便伊朗态度出现缓和,但本次会议达成实质性冻产协议的可能性不大。并且,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很难有具体的冻产方案落实。那么对原油市场来说,预期有所落空,油价会存在一定的回调空间。

●各成员国还未达成一致意见

欧佩克成员反复无常的态度,也让冻产协议达成之路一波三折。此前4月冻产协议因伊朗拒绝参加而“流产”。

在本次阿尔及利亚会议期间,当地时间27日,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表示,由于伊朗等产油国存在异议,欧佩克国家可能不会在会议期间就石油产量问题作出具体决定。

巴尔金多评价说,这次会议将比今年4月在多哈的会谈更深入,也会有更多的积极进展。但他认为目前各成员国要达成一致还有一段距离。

李烨解释说,谈判的阻力主要来自伊朗、利比亚和尼日利亚这几个前期产量处于低位的产油国。无论是此前沙特提出的“用沙特减产换取伊朗减产”的方案,还是当前正在讨论的“减产100万桶/日”的方案,在伊朗等产油国看来都是不公平的,因为这几个产油国没有被“区别对待”,或者说是没有被“特殊照顾”。

数据显示,8月沙特原油产量为1060万桶/日,处于历史高位。而伊朗产量增长至365万桶/日,为2011年以来新高。

李烨表示,伊朗的产量水平相对其他产油国来说较低,还在恢复期。而沙特一直在增产,如果执行上述方案,伊朗觉得不公平。

27日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在会议期间的表态是,伊朗不赞成在这次欧佩克非正式会议期间达成冻产协议。这次会议仅限于讨论与协商,任何最终决定应该于11月在维也纳举行的正式会议上作出。

28日,伊朗石油部通讯社称,伊朗正与其他欧佩克国家协作达成供应管控协议。赞加内表示,伊朗向欧佩克表示,希望产量限制在接近400万桶/日的水平上,伊朗仍需时间达到这个水平。

●仍难达成实质性冻产协议

据李烨分析,伊朗情绪出现缓和或与其他产油国作出更大让步相关。

但李烨同时指出,本次会议达成实质性冻产协议的可能性不大。到目前为止,针对具体的冻产方案,各产油国意见依然很不统一。这就决定了,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很难有具体的冻产方案落实。那么对原油市场来说,预期有所落空,油价会存在一定的回调空间。并且,虽然欧佩克各国及俄罗斯都传达了支持“冻产协议”的信号,但各方原油产量依然保持高位。

据统计,欧佩克8月原油产量为3324万桶/日,连续11个月保持在3200万桶/日以上。

英伦金融首席分析师古金认为,从供应面看,主要产油国间的市场份额博弈仍在持续,各大产油国都似乎并未有率先减产的打算,伊朗、沙特等国产量不断提高,限产只不过是在纸上谈兵,美国产量逐渐消除墨西哥湾飓风影响,供应过剩担忧仍难以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9月27日,高盛集团下调了对2016年剩余时间里原油价格的预期,并发出警告称无论本周阿尔及利亚会议的结果如何,原油市场供应都将继续超过需求。第四季度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的平均价格将为每桶43美元,相比之下此前预期为每桶50美元。

李烨表示,即便本次会议可以达成一个实质性冻产协议的话,那么原油市场的供需基本面将出现明显的好转,短期内油价会出现大幅的上涨。不过,油价上涨必然伴随着产量的回升,甚至有可能会出现部分欧佩克国家不遵守约定,偷偷增产的情况出现。因此,我们认为冻产仅仅是一个短期刺激计划。远期来看,稳定原油市场还是要在需求端做文章。

银河证券也认为,即使达成冻产协议,也并不能改变当前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冻产协议仅能在短期内提振油价,而从长期来看,只有通过减产等方式才能实现供求平衡,真正改善油价的基本面。

此外,李烨还指出,原油市场未来的影响因素众多,比如欧佩克何时重启下一轮冻产谈判、美联储的加息节奏是否会发生变化、中国近来的火热的房地产将走向何方等,此外,特朗普与希拉里倡导的能源政策差别较大,甚至二者对美联储的态度也有很大区别,因此美国大选对原油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小视。以上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原油市场形成很大的冲击。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